行路Fantasy|踏上成長路 回望人生上半場 一封給中西區的情書

撰文:威廉神
出版:更新:

閒人自小就有個奇怪念頭,就是很羡慕別人能夠搬屋。每當聽到同學或同事訴苦,說「又要搬屋好煩惱」、「要重新適應生活習慣」、「出行交通未摸熟」等等,閒人聽着就覺得很嚮往,因為我是一個很喜歡和享受去適應一個新環境的人,偏偏我正是由出生至今幾十年都住在同一社區。
以往基於覺得沒有新鮮感,以為自己是「籠中鳥」,所以未對自己社區有太大感情。隨着近十年急速轉變,加上成長令思維改變,閒人始發現與社區已暗生情愫,開始感悟如果一個人由出生、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工作以至成家立室等人生大事,都能在同一區發生,也算是與這斯有一種獨特連結,於是決定要用一條路線貫穿人生所有重要地標,寫下一封給中西區的情書。

【「行路Fantasy」是一個行路遊戲,7個同事7輪比賽,用城市散步路線一決高下。】
(每周逢一﹑三﹑五於《01體育》刊出)

今時今日香港人口中的「西環」,其實係廣義上的西環、是一個籠統的稱呼。實際上西區人會將西環再細分為西營盤、石塘咀及堅尼地城三個細區。

一文睇清行路Fantasy推介城市散步路線

今日港人口中的「西環」,是廣義上的西環,也是一個籠統的稱呼。實際上西區街坊會細分為西營盤、石塘咀及堅尼地城三個細區。(閒人止步攝)
閒人止步行路Fantasy資訊一覽。(01美術製圖)

行路Fantasy介紹1|步行既簡單又好處多 真正男女老幼做得到

行路Fantasy介紹2|以步行決勝的遊戲 6+1個奇人異士參賽者簡介

今次路線由中西區街坊口中的「西環尾」作為起點,但並非一些大家慣常西環尾打卡位如經常有人垂釣或拍戲的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沙倉球場),以及以睇打風和夕陽聞名的咖啡店外海旁,而是毫不起眼的加惠民道花園。

加惠民道正位於堅尼地城末端,昔日堅尼地城處於香港城市開發最邊陲的位置,發展不如港島北岸近維港中心那麼快,屠房、垃圾焚化爐、殮房、墳場及媒氣鼓等不受社會歡迎的設施都座落於此。

堅尼地城焚化爐於1960年代投入服務。(網上剪報截圖)

閒人的就讀的小學,正時座落於加惠民道這條小斜路之上。建校早年校舍附近都盡是上述那些設施,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必定是學校對面的堅尼地城焚化爐。這座焚化爐是全港第一座垃圾焚化爐,於1967年投入服務,閒人小學雞年代時,焚化爐仍然在運作,燒垃圾的臭味當然會飄到閒人的班房之中,在未有冷氣仍然要開窗的年代,都不失為一種獨有風味。焚化爐最終在1993年停運,閒人亦早已升上中學,不過焚化爐原址未有發展,至2009年初,焚化爐始完成拆卸。

閒人小時候從小學校舍向外望,堅尼地城焚化爐正正在校舍對面。(閒人止步攝)

焚化爐現址今日面貌:

另一樣有趣的回憶是小時候上學時遇見電視台在拍劇集,當時只見電視明星鄭少秋出現在學校對面馬路旁,後來當劇集在電視上播映,才知道該劇是現已成為經典名作《義不容情》。

當日《義不容情》與今日現址對比:

+1

離開加惠民道,向石塘咀方向前行,閒人先不走堅尼地城的主要「骨幹」卑路乍街,選擇走入加多近街,右邊會先向到西環邨其中一個主要出入口。西環邨在1958年入伙,是香港島第3個公共屋邨,相比起許多屋邨樓座有些特式命名,西環邨較為平實地以東、南、西、北、中苑臺去為5座大廈命名。

西環邨在1958年入伙,是香港島第3個公共屋邨。(閒人止步攝)

對於閒人來說,西環邨算是兒時一個歡樂小天地,因為屋邨正正座落於加惠民道與加多近街之間一個山坡,與小學毗鄰,當年很多同學仔也居住於此,有時放學後或假期會到他們家中玩耍,在屋邨內和山坡「周山跑」,都算是兒時一個重要回憶。

西環邨座落於加惠民道與加多近街之間一個山坡。

走完加多近街轉入科士街,看看另一個西環景點石牆樹。石牆樹多次出現在劇集和電影之中,有時男女主角在旁邊慢步,看似有一種浪漫感覺,但其實很多年前衛生環境不太好,深夜常有醉酒人士和夜更司機在路邊小解,當然現時情況已大有改善。

石牆樹上面有科士街球場,是閒人小學時經常和同學仔打籃球和踢波的地方,當年踢街場尚要跟隊的年代,球技差的話,往往是等多過踢,但一大班朋友、波友和街坊在場邊傾計吹水,快樂不知時日過,與現時爭場紙踢波的玩法,可謂另有一番風味。

離開科士街,回到堅尼地城主要道路卑路乍街,正如前述,整個西環可以再細分為西營盤、石塘咀及堅尼地城三個細區,離開閒人讀小學的堅尼地城,下一目標就是向石塘咀方向走,亦是閒人的家所在地。

卑路乍街路上主要風景:

+1

堅尼地城與石塘咀的分界線,大約就是卑路乍街與皇后大道西之間的交界附近,除了有大型屋苑商場,港鐵香港大學站也在此。轉入皇后大道西不久,閒人進入了一條名為日富里的小巷子,幾十年前這巷子晚上有車仔檔,是宵夜的熱點,如今也有幾家熱門食店和咖啡店,不過閒人眼中最重要的是轉角位一家幼稚園。

石塘咀附近風景:

要說的當然是閒人讀過的幼稚園,不過這幼稚園當年並非在現址,而是在附近的山道頂端。小時候閒人每天都要走上緩緩的斜路沿山道回校,幼稚園現址其實頗接近閒人的家,假如當年如此接近上學定必更方便。

走過日富里,會連接至一條叫南里的短街,以往是區內一條有濕街市的街道,不過90年代起石塘咀街市重建成更具規模的市政大廈,攤販都「上樓入鋪」了。同一 時間本來街頭的鐵皮大牌檔亦搬上了熟食中心。山邊的寶翠園亦由當年的舊式公務員宿舍重改成今日的同名大型屋苑。

南里在1980年代之前一直是濕街市,旁邊寶翠園出入口有排檔食肆。

穿過南里,便走到山道。山道昔日曾經被稱為希路道,是一條南北走向的下斜街道,連接薄扶林和石塘咀。山道以往最為人熟知的當然是80年代電影《胭脂扣》的場景,梅艷芳飾演的如花在路上來來回回、上上落落,為的只是尋找愛郎十二少的縱跡。

山道是《胭脂扣》主要場景,梅艷芳飾演的如花在路上來來回回,為的只是尋找愛郎十二少的縱跡。

對於閒人而言,則是幼稚園上學和放學是滿滿的回憶,現時山道及南里交界、港鐵香港大學站出口的位置,是上一代石塘咀街市的位置,在90年代初搬進今日的石塘咀市政大廈。石塘咀市政大廈現址在70年代初之前,屬私人住宅,中間有一名為晉成街的街道,連接皇后大道西至山道近加倫臺。早年街道兩旁皆為唐樓,地鋪開滿各式食肆,街口處更有數檔大牌檔販賣雲吞麵等食物,是區內街坊心中之「食街」。至70年代中政府完成收地程序,並開始清拆兩旁舊樓,騰空之空地曾一度闢作臨時休憩處,至90年代建成市政大廈,晉成街永久消失,今日位置大概就在石塘咀市政大廈中間的扶手電梯位置。

沿山道一直上行,斜路一直以來都是街坊的多功能平台,以往有附近經營的海味鋪在路上趁有陽光就曬海味;七月時節又有神秘而宏偉的竹搭戲棚上演神功戲;老街坊平日則在路旁長凳談天捉棋,各適其式。

這間小學是區內名校,不少家長也希望子女能夠入讀,閒人家母也不例外,惜小時候的閒人不才未能考進。

山道近年較另人有印象的反而是1981年通車,建在山道路上的山道天橋,這條行車天橋為山道最為矚目的建築物,被形容為一件解構主義建築傑作。天橋的橋墩近年被繪上圖畫作社區粉飾之用,最令閒人意外的,是其中一條橋墩塗上了一些西區的特式建築,其中竟有昔日位於正街、在90年代結業的多男茶樓,由於家人工作關係,閒人小時候經常在那裏進出,想不到今日仍有人懷念它。

山道天橋橋墩現時有繪畫作社區粉飾,其中緬懷多男茶樓的一幅令閒人感動。明眼看官也許發現余春嬌曾在這條橋底下帶着愛犬「跟住」放狗。

閒人曾就讀的幼稚園在不同年代的面貌,現已搬遷:

沿山道往上走,幼稚園舊址已陸續重建成豪宅,走到盡頭接上薄扶林道,過對面馬路接般含道。一直行,香港大學就在路的右手邊依山矗立,亦不需多介紹。

這家男校也是區內著名中學,家母在閒人小時候曾表示希望閒人升中時能考進就讀,惜事與願違。

繼續走在般含道上,前行不遠右方有一路口名為卑利士道,一處門牌為羅便臣道80號,以及近期不幸地招致滿城風雨的英華女學校,其所在地以往是雅麗氏何妙玲那打素醫院舊址,也是閒人出生的地方。

閒人出生的那打素醫院早已搬遷,舊址一部份今日已成近期風雨飄搖的女校:

翻查這間醫院的歷史,其實分別是三間在1881至1906年間先後成立的醫院:那打素醫院、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及何妙齡醫院,經過多次整合及搬遷,於1954年經立法定案,三家醫院合併為「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不過街坊都簡稱其為那打素醫院。

醫院於1997年由港島半山區遷至新界大埔,今天醫院舊址大部分已被發展成豪宅羅便臣道80號,其餘地皮於2009年底納入英華女學校擴建範圍。

一文睇清行路Fantasy推介城市散步路線

緬懷完那打素醫院,閒人選擇不繼續走完般咸道接上堅道,而是向山下走橫過醫院道,經磅巷進入普慶坊,到卜公花園一遊。卜公花園是閒人中學時每周日和同學們打籃球的地方,當時和一眾街坊幾乎不用約定,星期日早上大家會自動自覺現身,打完波就一起午飯,也是一段快樂時光。

卜公花園滿載閒人中學年代的美好回憶:

離開卜公花園後回到堅道繼續向中環方向前行,下一個景點是老一輩俗稱「兵頭花園」的動植物公園。這個香港開埠不久已存在的公園,確實伴隨着很多代香港人成長。不少父母在孩子仍要手抱的階段,都會帶嬰兒到這裏拍下第一張全家幅,閒人在不同年紀時亦和家人到此留影,小一第一次學校旅行本來也在這裏,可惜當天因為天雨取消,令閒人十分失望。

動植物公園多年代都是香港家庭打卡熱點,不少家庭有小孩後,首張全家幅可能都是取景於此。
+2

其實動植物公園是香港最早建立的公園,1860年動工興建,1871年全面落成。公園早期以植物為主,故名為植物公園,其後園中飼養的動物日增,至1975年改名為香港動植物公園。因為園址在開埠頭兩年曾用作總督官邸,而總督亦身兼三軍總司令。故老一輩將公園喚作兵頭花園。

即睇閒人止步過往推介路線:

銅鑼灣懷古 念消失的物事 嘆人生有太多下落不明

逆走廣東道求存樂活虛榮殊途同歸 跑一趟生命之旅

賞花鳥蟲魚購波鞋潮物 旺角5街享受平民化玩物養志

第七任港督堅尼地卸任後,動植物公園曾經於1883年起豎立了他的銅像,以紀念堅尼地促成公園全面開放及其對香港的貢獻。二戰時,銅像遭拆除並運往日本熔掉,準備作軍備原料。

現時在公園內的英王像,本來是香港政府1941年時計劃為香港開埠百周年舉行慶典並於公園豎立銅像作紀念,但因日軍日趨迫近而押後。直至戰後的1958年,才在原本安置堅尼地銅像的位置,豎立時任國王佐治六世的銅像:

離開兵頭花園,橫過花園道走進麥當勞道,前行不久即到達纜車徑,閒人讀中學放學時經常路經此道,有時也會駐足看一看纜車路過。香港登山纜車已經服務接近135年,現時行走中的纜車已是第六代車款,雖然近年閒人愛山行山跑山後,已多數選擇用腳上山,不過仍覺得纜車這種交通工具有存在價值。

+1
麥當勞道上這所校舍以紅磚作外牆。

路過麥當勞道上以紅磚作外牆的校舍後,經歌老打徑走落堅尼地道,走進香港公園。閒人讀中學時,放學經常穿過香港公園往金鐘或中環搭巴士,有時也會和同學留連多一會,喝汽水傾心事。

+4

香港公園內的紅棉路婚姻登記處,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此成家立室:

穿過香港公園後,有時會路經聖約翰座堂走到中環,由於閒人自小讀教會學校,每年總有些時候,會來到教堂作崇拜儀式,而周圍的寧靜環境亦令人有閒適感覺。

香港心臟地帶中環,景色永遠迷人:

來到閒人特備節目 #哪個時勢能沒有歌 環節,今次閒人在自己成長的中西區內走着走着,想起了很多一同成長的朋友已愈走愈遠,甚至已飄洋過海遠走他鄉,忽然想起了這首上一個移民潮時,香港電台推出的歌曲 :

《踏上成長路》(1990年)

不要問昨天 為何眷戀?
此際應緊握明天
世事常變 嶄新的一切等待着
我去開創 你去拓展

熱熾的心燃點 用進取心同勉
沒羞沒驕 沒失意的淚
漸暖的手同牽 邁向新的挑戰
路儘管艱辛 狂雨打得狠 仍然踏上我方向

不畏懼滿天密雲蓋掩
耕種終必享成果
竭力前進 往風裏翱翔肩負着
這個家鄉 這個理想

【同場加映】行路Fantasy經過數周比拼,各人都各出奇謀爭勝。閒人行畢今次以成長背景為重心的路線後,竟然發現另一參賽者 山﨑康晃最高⚾ 本輪也是推介中西區路線,有趣的是二人路線竟然完全不相同,完美地互相避開了對方,能夠在此將中西區不同面貌向讀者展示,閒人實在倍加高興,忍唔住要幫佢分享下。閒人深信就算在比賽之中,也要在戰場上過快樂聖誕。

從上環樓梯街感受痠軟疲倦 遊走市區也能好好行山

路線:加惠民道 > 域多利道 > 加多近街 > 科士街 > 士美菲路 > 卑路乍街 > 皇后大道西 > 日富里 > 南里 > 山道 > 般含道 > 磅巷 > 普慶坊 > 堅道 > 己連拿利 > 動植物公園 > 麥當勞道 > 歌老打路 > 堅尼地道 > 香港公園 > 聖約翰座堂 > 炮台里 > 皇后大道中

時間:約3小時15分
步數:13895(Apple Watch Series 6作紀錄)
難度:2/5
時間/天氣:下午,晴天

【行路Fantasy/閒人止步/中西區】散步由西環尾加惠民道開始,經過科士街石牆樹,卑路乍街西寶城,經山道上般咸道香港大學,再繞經卜公花園,折返堅道上動植物公園,至麥當勞道落香港公園、聖約翰座堂,最終以皇后大道中為終點,整條路線閒人約花費3小時15分。(Google地圖)

行路Fantasy是什麼?

《01體育》編輯室對「Fantasy遊戲」總是有種執着,大至英超﹑歐聯﹑世界盃,小至國際泳聯Fantasy,也有同事參與其中。
「行路Fantasy」就是一個行路遊戲,用城市散步路線當成「陣容」一決勝負!7個同事7輪比賽,玩法大致與「英超Fantasy」相同,7輪總分最高者勝。

行路Fantasy第4輪賽果(01美術製圖)

更多今輪「行路Fantasy」路線:

香港山頂纜車在何年投入服務?

1888年。現時行走中的纜車是第六代纜車。

為何香港動植物公園叫做兵頭花園?

因為公園原址在1841至42年,即開埠初期曾用作香港總督官邸,而當時總督亦兼任香港三軍總司令,故此不少市民至今仍稱動植物公園為「兵頭花園」,而「兵頭」是早年港人對港督的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