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狂潮】發展商高成數一按助「上車」 可能送了買家一程?

撰文:吳美茸
出版:更新:

儲夠首期然後「上車」,是不少人的夢想。但這個夢想愈來愈遠,一來樓價不停上升,二來因為金管局多次收緊按揭措施,令買家愈來愈難借得足入市。
有見及此,不少發展商為了「幫助」買家上車,索性透過旗下財務公司,向未儲夠首期的新盤買家借貸,一按成數可以高達8成或以上。
翻查記錄,「高成數一按」於2015年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惟魔鬼在細節裡,這類按揭首2、3年的「優惠」息率本來已高於銀行一按,之後的按息更超過5厘以上,供樓客為免捱貴息,雖然可以選擇「轉會」至銀行承做按揭,但需要補回差價逾百萬元及通過銀行壓力測試方可批核,過程中未必如此順利!

2015年底發展商為求加快推盤步伐,以免壓力測試、免入息證明、甚至高達樓價95%的一按貸款作招徠。(梁煥敏攝)

今年落成新盤    有15.5%由財仔承接按

自2009年10月,金管局合共推出7輪收緊物業按揭之措施,包括更嚴格的還款能力壓力測試和供款與入息比率、以及收緊最高按揭成數,令買家愈來愈難借得足入市。結果,一些首期不足,又或未能符合銀行按揭的壓力測試的買家,紛紛轉向發展商旗下的財務公司借高成數一按。吸引之處是這些「財仔」以免壓力測試、免入息證明、甚至高達樓價95%按揭作招徠,實行「貼錢出貨」。

根據中原研究部資料,2016年落成的新盤中,由財務公司承按的有814宗,涉及買賣合約金額96.82億元,分別佔總成交宗數8.7%及總金額11.6%;而預計今年落成的新盤中,由財務公司承按達821宗,涉及買賣合約金額達61.02億元,分別佔15.5%及16.4%;到了2018年,由財務公司承按的落成新盤,也有278宗,涉及買賣合約金額26.27億元,分別佔11.1%及17.9%。

然而兩﹑三年後轉按,或需要補回逾百萬元差價。(梁鵬威攝)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解釋,2015年底本港樓市曾進入調整期,樓價出現下跌,發展商為加快推盤步伐務求刺激銷情,起初只是數個樓盤提供「高成數一按」,讓首期不足或過不到壓力測試的買家「入咗市先」,當貨如輪轉高成數一按形成潮流後,其他發展商相繼透過旗下財務公司推出高成數一按,甚至推出免入息審查、免壓力測試及提供95%一手按揭,所以即使是金管局收緊銀行按揭,如700萬元以下自用住宅物業最高按揭至6成後,也有一些樓市「邊緣人」可以置業。「發展商賣盤有自己計法,為吸客出招是無可厚非,金管局很難監管發展商。」王美鳳坦言。

發展商一按 息率或高達6厘

然而,發展商當年提供的高成數一按,魔鬼細節不容忽視,其中按揭息率以P按﹙最優惠利率5厘﹚計算,普遍首3年息率較低,多為P-2.5厘﹙實際利率2.5厘﹚,但是第3年之後的息率迅即提高至P甚至P+1厘﹙實際利率6厘﹚。相比之下,銀行目前H按息率低於2厘!

王美鳳笑言「發展商其實計晒數」,普遍首1至3年息率是P-2厘﹙實際利率3厘﹚,但是3年之後息率迅即提高至P甚至P+1厘﹙實際利率6厘﹚,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慢慢增加按息,目的是希望買家在不想捱貴息的情況下,在首兩、三年後「自動波」向銀行申請轉按。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提供高成數一按,是讓首期不足或過不到壓力測試的買家「入咗市先」。(由受訪者提供)

同樣借600萬 每月供款相差逾1.2萬元

其實,首期不足「買住先」是否真的有著數?假設樓價706萬元,如果向銀行承做按揭最多只能借6成,首期約280萬元,但如果向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便可做足85%按揭,首期只須約106萬元。以借600萬元計,首兩年以P-2厘計算,供款為28,453元,第3至5年以P-1厘計算,每月供款增加逾10%至31,441元,其後以P+1厘計算,每月供款增加逾30%至37,172元。雖然發展商可以解決首期不足的問題,但「羊毛出自羊身上」每月供款逾3.7萬元,確實十分吃力!

相比之下,銀行提供的H按﹙銀行同業拆息﹚由去年初的H+1.7厘拾級而下,至現時的H+1.3厘水平。假設同樣向銀行借600萬元,以H+1.3厘計算﹙即約1.68厘﹚,現時每月供款24,536元,通過壓力測試最低月入也要59,925元。與財務公司最高每月供款37,172元,相差12,636元!

兩年後「轉會」 要補回逾百萬差價

為免繼續捱貴息,買家當然可以選擇兩、三年之後向銀行申請轉按,但問題便來了,因為「轉會」未必如想像中般順利,皆因買家需要補回當中按揭成數差價。

假設上述向發展商財務公司借600萬元的個案,在兩年後向銀行申請轉按,即使樓價不跌,在最多只可借6成的情況下,扣除樓價15%首期及兩年供款後,要「轉會」成功,最多要補回144萬元的差價,而壓力測試後月入更達到41,832元。

試問兩年內會否儲到144萬元的差額呢?若是借到盡上車的買家,日後無力供款或最終淪為銀主盤,心急「上車」隨時變「被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