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2020|中國第一部民法典面世 一文了解內容及民眾關注熱點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日(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投票結果為2879票贊成、2票反對及5票棄權。這部法律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涉及土地權屬制度、遺產繼承歸屬、個人私隱保護、高空擲物、鄰里糾紛、婚姻問題、性騷擾等內容,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究竟民法典是甚麼?包含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受民眾關注?本文將為讀者作出介紹。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投票結果為2879票贊成、2票反對及5票棄權。(影片截圖)

民法典是甚麼?

民法典堪稱民事領域的「母法」,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比如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

為何中國之前未頒布過民法典?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但因為政治環境惡化等種種原因將之擱置。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編纂民法典,重新開啟了民法典的制定。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民法總則。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規定了「離婚冷靜期」。(資料圖片)

首部民法典包含哪些內容?

中國首部民法典由7編加附則共84章、1260個條文構成。第一編為總則,之後依次為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在各分編中,重大創新和亮點要屬人格權的獨立成編。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利明指出,人格權獨立成編彌補了傳統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強化了對人格尊嚴的維護。

內地近年來電信詐騙頻發,與大量個人資料被洩露販賣有關。(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民法總則有甚麼值得注意?

民法總則在整部民法典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民法典的編纂奠定了基礎。而為民法總則奠定基礎的,是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

民法總則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對民法的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定進行了補充、完善和發展,其中包括民事活動應遵循綠色原則、保護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等新增條款。

福州21歲男子趙宇為阻止女鄰居被施暴將施暴者打傷。事後卻遭警方以涉嫌「故意傷害罪」刑事拘留,其後更被以涉嫌「過失致人重傷罪」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福州市人民檢察院後來指趙宇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資料圖片)

民法總則還回應了對社會關注熱點,如被稱為「好人法」的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一百四十八條,通過維護救助人權益,打消了人們不敢做好事的困擾。第九十六條設立的的「特別法人」,在制度層面賦予組織法人合法地位,有利於民事活動的開展及責任的歸屬。

有關民法典草案中的「離婚冷靜期」內容曾高居微博熱搜榜第二位。(微博截圖)

哪些內容最受民眾關注?

民法典在編纂中通過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從人大網公布的民法典徵求意見情況來看,各分編草案中討論人數和提出意見最多的是婚姻家庭編。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等基礎上進行了完善和補充。包括修改患有疾病禁止結婚的相關內容,放寬收養限制,增加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等。其中,為減少輕率、衝動離婚而引入的離婚冷靜期制度,在近期曾兩次上榜微博熱搜,閱讀量和討論度均超過民法典相關的其他話題。

高空擲物相關議題也是民眾關注的內容。(《新京報》)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