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有法】孩子沉迷興趣非壞事 多了解觀察代替責罵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看漫畫、打遊戲機、踢波……當父母看到子女花大部分時間在學習以外的活動,便會認為是沉迷,更會責罰他們或索性禁止繼續玩。但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何暉靈卻表示,沉迷行為背後往往有不為人知的理由,當家長找出原因,自然有解決方法。
圖片來源:VCG
在指責小孩前,家長應先理性地反省,小孩對興趣的投入度真的屬沉迷階段,還只是該興趣與自己的喜好不相符?何暉靈指當對小孩的表現不符合理想,爸媽不應立即責罵,可以先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你花這麼多時上網,媽媽很擔心你不夠時間溫習呢。」
興趣可變學習方法
另外,父母亦要客觀地判斷是否屬沉迷情況,抑或小孩籍該興趣來逃避某些事情。何暉靈引述曾接觸的一個患有讀寫障礙的小孩,因喜愛看漫畫而引來父母擔心:「家長說小孩除了漫畫便什麼都不看,但看漫畫真的只有壞處?如小孩非常害怕文字,圖文並茂的漫畫或許是有助他學習語文的好開始。」
在以上例子中,患有讀障的小孩覺得功課太深,怎樣努力溫習都不明白而覺得挫敗,相反漫畫則較易明白而有成功感,因而成為逃避的方法。何暉靈指父母不妨把看漫畫變成親子共讀時間,協助他接觸文字,更可跟孩子約定輪流閱讀不同的課外書籍。
「像早前提及的冰山論,孩子每項行為背後總有不為人知的原因,曾有小孩與同學的關係不好,便借打網上遊戲來結交同伴。當找出子女行為背後的原因,便能對症下藥。」何暉靈又強調最重要的是交流,而非一味指責。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何暉靈(協康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