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觀察孩子4種表現 平日關係立即現形|博士媽媽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父母性格、習慣如何,潛移默化,孩子也會如同迷你版父母一樣。小朋友年紀越幼,與父母關係越親密,模仿父母行為及生活細節的情況越常見。相反,如缺乏父母照顧及愛護下成長,我們也可從孩子的言行或表現中觀察出來,無法欺騙自己的。孩子以下四種待人接物的情況,可看出他們與父母親子關係的真實情況。
(一) 對父母態度
有些家長照顧孩子對待外人或自己孩子是兩個面孔,有些父母在人前對孩子極佳,也不代表他們親子關係一定密切。但有些小朋友如同暴龍般,經常向父母發脾氣,這不代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差,相反這代表孩子有不安情緒或不快時,他們非常信任父母,會毫無掩飾向父母表達,這亦反映孩子與父母有親密親子關係。遇上孩子情緒爆發時,家長應疏導其情緒及找出原因。
(二) 對客人的態度
小朋友待人接物的態度,只要微細觀察,我們也可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如當有客人到訪,孩子會視如無物、不瞅不睬,又或對客人充滿敵意,這類孩子可能因內心缺乏父母的愛,令他們對別人也冷漠。但相反當孩子熱情對待客人,主動問好及招待,這類孩子心中充滿快樂,也可能其父母也是好客有禮的人,小朋友有樣學樣,同時通常這類孩子與父母的親子關係都頗為良好。
(三) 當遇上困難時的態度
小朋友遇上困難時,他們一定找最信任的成年人協助,最直接的為父母親。如果你的子女遇上困難時,第一時間找你,那必須好好珍惜了。因為這多數是年幼的時候發生,到孩子長大了,他們或會多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不過,有些小朋友卻寧願自己解決問題或尋找身邊的同學,這或許與父母曾冷待或要求他們自行解決問題等,導致孩子再遇上困難時,不再信任父母是可依靠的人,而決定不再尋找父母親協助。如遇上這情況的父母,應盡快想辦法修補與子女之間的親子關係,重建雙方的信任。
(四) 談天對象及態度
有些孩子與父母親子關係良好,可以無所不談,如同朋友一樣,話題不會局限於教育、親子,大家可以分享卡通片的看法、或喜愛吃什麼食物,甚至是一些無聊的話題。相反有些父母與子女關係差,甚至曾說話令孩子受傷或感壓力,他們便不會將父母作為談天對象,不會與他們分享心事。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需要日積月累儲蓄。當流失太多時,未必能夠很容易修補。父母應多珍惜與孩子獨處的時間,好好了解他們心中所想。
作者簡介:秦蓁博士 Joyce chun
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系博士,身兼言語治療師、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校監、社企創辦人於一身,育有兩仔一女,愛鑽研孩子成長,常透過小把戲訓練學生及孩子,開設「博士媽媽」facebook專頁,與家長分享育兒心得
作者Facebook專頁:博士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