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壓力】8成家長「陪讀」感壓力  子女升小後親子關係變差

撰文:許珞珩
出版:更新:

香港大部分均為雙職家庭,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即使關心子女學習,也無時間處理,造成家庭壓力、矛盾,影響親子關係等等。樂思教育集團委託香港輔導心理學協會進行網上問卷調查,題目為「陪太子讀書?─家長陪伴子女學習面對的挑戰與願景」,探討家長在陪伴小學子女學習時遇到的問題及痛點,以及他們理想的親子學習模式;透過專家分析,為家長建議解決方法。

香港輔導心理學協會主席萬家輝博士

是次網上問卷調查於6月進行,成功訪問逾650個子女就讀小學1至6年級的家長。香港輔導心理學協會主席萬家輝博士指出,是次調查充分反映現今家庭陪伴子女學習的挑戰。近六成為雙職家庭,陪讀亦以母親為主(76%),而他們於親子學習時面對的挑戰包括:

家長面對的五大現實

1. 陪伴學習時間非常少。46%家長每天只有半小時至一小時陪讀;19%少於半小時、10%家庭只能於假期
陪讀。

2. 家長壓力大。七成家長表示自孩子升小後,陪讀時壓力指數升至中度(40%)及甚高(27%)水平、9.5%家長表示壓力爆煲 。
3. 孩子升小後,40%家長認為親子關係因學業而變差。

4. 家長面對的具體痛點包括: 因要上班而沒有時間陪讀(51%)、親子時間減少(47%)、子女對學習沒興趣,學習沒有效率,表現不專心及疲累(44%)、未能掌握子女強弱項,不知從何入手(18%)、不熟悉學校課程,未能解答子女提問(15%)
5. 家長陪讀的最大滿足感,是孩子成績有進步。孩子成績進步有滿足感(60%)、更了解子女的強弱項,可以幫到他/她(51%)、不用假手於人,履行父母天職(38%)、一起接受挑戰,感情更好(21%)、與子女有共同話題,增進感情(18%)、溫故知新,自己也年輕了(17%)

香港輔導心理學協會主席萬家輝博士

父母為孩子學習問題離婚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的萬家輝博士,指其輔導個案中亦有不少父母因陪讀引起的家庭衝突。他說:「有不少個案因為父母管教理念分歧而離婚。曾有一對夫婦,爸爸主張孩子就近入學、愉快學習,媽媽卻期望孩入讀心儀名學,寧願孩子每天搭車兩小時,結果離婚收場。有些個案雖然經輔導後,夫妻終可挽回婚姻,但其實內心好傷。」

蹤觀上述同類型個案,萬博士指家庭欠缺溝通是導火線。「不止夫婦,父母也沒有與孩子溝通。其實,父母雙方都是為子女好,但是培育子女是否只有自己一套方法?一家人在專業人士引導下討論會比較好。」

另外,父母要學習管理期望。「例如有家長期望小朋友讀醫科,事實是醫科輟學率出名奇高,可以高至兩三成,如孩子本身沒興趣而最終被篩走,也是徒然。因此,父母、孩子需要互相傾聽、溝通、管理期望,不能一廂情願。」萬博士指在其輔導個案中亦曾出現有學童因為學習壓力經常咬手指甲,甚至不停將自己的頭髮扯出來,提醒家長要好好正視。

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高級講師、樂思教育出版有限公司作者及顧問洪進華。

學習不是做得愈多補充愈好

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高級講師、樂思教育出版有限公司作者及顧問洪進華是數學課程教學資深學者,亦是數學教科書的作者,他認為有大部分家長仍然停留於補充教材「多做多得」的觀念,但這是謬誤,家長最好有全盤計畫,讓孩子「應做才做」、「針對性地做」。

以數學為例,他說:「數學包括概念和技術,多做練習只是學生能掌握技術,但未必有完整的數學概念。」他建議家長除讓孩子做練習外,平時可透過一些小遊戲,協助孩子建立數感,亦可提升學習的趣味,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持續學習。

怎樣才算是好的補充教材?他認為不能一概而論,「是否適合?」和「如何使用?」才是關鍵。現時的補充教材加入了診斷科技是正面的發展,他說:「如診斷系統能幫助家長和孩子了解自己的強弱項,配合多媒體教育資源,幫助孩子建立自學模式,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另外,好的數學補充教材不單只有題目,還應具備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家長值得花時間與孩子一齊看、一起做、一起學習。」洪進華說。

樂思教育出版有限公司顧問黃瑞娟,鼓勵家長孩子聰明使用補充教材,協助解決學習困難。

過量練習對身心造成不良影響

樂思教育出版有限公司顧問黃瑞娟指,學習與飲食一樣,需注重均衡;過量練習有如過量飲食,對身心造成不良影響。她引述心理學家指,初小學生尚在享受玩樂,功課和學習應以趣味性質為主,而每個學生學習方式不一樣,利用補充教材靈活調適課堂所學。

 

她建議家長為子女選擇補充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學習模式:如孩子專注力較低,建議選題材較簡單的練習,亦可找一些互動性較強的補充教材。例如QR code延伸教學資源,有動畫、解說、教學重溫等,提升學習樂趣。如孩子專注力較高,可選一些程度較深的練習。

強弱項:針對孩子的強弱項,拔尖補底。例如孩子閱讀中文文章慢、常答錯題,可選附有閱讀策略解說的練習。

深淺程度:參考學校功課和測考題目,為孩子選擇與學校程度相若的補充教材。原則是孩子可於提示下自己尋找答案,為子女創造成功、滿足感等良好經驗,建立學習自信。

目的及做練習的迫切性:補充教材五花八門,有聽說讀寫訓練、綜合練習、試卷型……類型多樣化。家長必須瞄準目標才選購,了解自己目的及做練習的迫切性,例如是長期鞏固還是考試前操練?再慢慢挑選。

孩子功課量及情緒:須聰明學習,平衡孩子休息時間。補充教材只是輔助教學工具之一,旨在針對性加強訓練。我們需聰明學習,而非盲目地填塞時間,學習必須配合閱讀和遊戲,以及生活中的觀察等,切勿佔據孩子的休息及活動時間。

運用合適教材輔助學習:不少教材、學習平台及自學管理系統,可客觀地幫助家長了解孩子需要,電子與紙本兩者兼用,協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