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小朋友事事投訴、發脾氣只是煙幕?|阿豬媽
孩子為了小事鬧情緒,通常都跟那些小事沒有直接關係。可是,大人被一波停、一波起的煙幕忙得團團轉,根本不能處理問題的核心。就算找到問題所在,通常都抽象得難以入手。
這個時候,真的好想按個掣就讓孩子回復正常。
原來,是可以的,只要找到孩子的「掣」。
【編按:作者為阿豬媽】
某個週末,我們在家花了半天清家務,阿豬則自己找樂子。可是,阿豬每十幾分鐘就求救一次,每次脾氣升級,內容大概都是關於顏色筆斷了、畫紙爛了、拖鞋反了、某塊Lego不見了。通通都處理後,他又不知哪裏弄來一個粵劇面具手工,用我最討厭的投訴語氣說那條橡筋太鬆,令他不能套在頭上。
「好喇,不如你放低呢個嘢,坐低先。」我決定不處理這個問題。
「我想戴呀!」阿豬不習慣我的反建議。
「你坐低先,如果你想嘅可以坐我大髀」我嘗試說服他。
阿豬放下面具,背貼着我心口,坐在我大腿上。我一言不發,輕輕從後擁著他。
「我知你心情唔好,我哋坐下先,抖下先。」我說。
阿豬沒有回應我,安靜了一會,就開始說其他無聊話,例如今晚食乜餸。坐了幾分鐘後,阿豬起來,繼續找樂子。
「我做埋呢啲就可以同你玩喇。」我應承他。
「好呀。」
我再花多半小時才做完家務,但這半小時中,他比剛才更願意自己解決問題。雖然求救還是會有的,不過沒有十分鐘一次,也沒再用投訴的語氣。
其實,他一直在投訴的並不是顏色筆或面具,那些通通都是煙幕。他要求的,是愛。
為了快速而直接地回應他對愛的需求,我用了他最喜歡的Love Language (愛的語言)-Physical Touch(身體接觸)和 Quality Time(優質時間)-只花幾分鐘就暫時處理了問題(當然做完家務還是要認真陪伴的)。
The 5 Love Languages (五種愛的語言)是Gary Chapman 出版的一系列書籍的主題,書中提到人與人之間會用某些途徑表達愛,而這些途徑歸為以下五大類:
Receiving Gifts 贈送禮物
Quality Time 優質時間
Words of Affirmation 肯定言詞
Acts of Service 服務行動
Physical Touch 身體接觸
每個人都會對某些Love Language有偏好,而找到對方的偏好是溝通的竅門。用對了方法,就是找到了上文所說的那個「掣」。
假設孩子渴望跟你相處而你老是送禮物,那些禮物都只是你表達愛的方式,而不是他接受愛的方式,也就是白送了。當然,這些技巧也能應用到夫妻關係以至所有關係上(慶幸的是,阿豬爸和我的Love Language都不是送禮物,年終省不少錢)。
說到底,孩子所渴望的都是愛。他們覺得缺乏了愛,就會用盡方法控訴,一家人也就諸事不順。
各位爸爸媽媽,不要被煙幕蒙蔽,好好地向孩子表達你的愛吧。
阿豬媽(專頁:湊仔爸與返工媽)
阿豬爸和阿豬媽深信家長與孩子之間不是支配的關係。對孩子的生心理成長需要有基本認識,是每個家長的份內事,亦是令育兒生活更得心應手的要素。希望透過專頁能分享經驗及資訊,跟家長和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