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自閉學童】模擬上學、被插隊情況 創新VR技術提升社交能力
近年虛擬實境技術(下稱VR)應用到日常生活各部份,如3D電影、虛擬手術、電子遊戲。由香港城市大學領導的跨學科團隊於2015年推出以VR技術製作訓練計劃(下稱vPAD),讓自閉症學童能在模擬環境中改善社交適應及情感表達能力。過往曾參加訓練的125名智力正常的自閉症學童,其社交能力、情緒表達及辨認上都有進步。
城大副校長(學生事務)兼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創新應用中心(AIMtech中心)主任葉豪盛教授表示,社交情緒互動障礙是自閉症學童都有的困難,這特徵讓他們難以適應生活上各種公眾場合,以及遇上不同狀況時不懂做出適當反應。透過新技術,期望能提升自閉症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基本社交能力等等。
攝影:李欣愉
葉教授表示VR的特點是讓參加者能身臨其境,而vPAD訓練可配合自閉症學童的程度,讓他們在穩定、互動、多感官混合的仿真場景中,重複體驗生活上常經過的地及可能會遇上的問題,直至充份理解及能做出適當反應,從而應用在真實生活。
訓練一共設計了六個學習情境,從由家中出發開始,順序由上學、上課、到圖書館看書、到小賣部購買小食,還有綜合性的強化及類化練習和舒緩練習。
練習進行時,學生會戴上3D眼鏡站到中間,同時有一位老師及拿着手製的操作員從旁指導。老師會根據畫面上不同的人事,教導學生應有的行動和反應,例如在斑馬線前看到紅燈便要停下等待綠燈;在小賣部購買時遇上同學插隊,不應發脾氣、出言責罵甚至出手推撞,應禮貌地請求對方到後方排隊。如學生未能適應或失控,操作員便會停止移動畫面,直至學生冷靜及理解,正確地表達感受,才會繼續體驗到下一個場景。
vPAD訓練計劃一共28堂,每次一小時的課堂除了VR體驗學習,還有小組討論,讓學生檢討課堂表現。計劃推出至今共有17間學生、125名學生參加,其中一間主流小學趙副校長的學生和丁太的小孩是參加者之一。丁太的小孩現年11歲,患有自閉症,參加vPAD計劃前亦有參與其他機構舉辦的社交小組,但vPAD的效果相對較快和明顯:「其他小組多使用平面圖卡,吸引力和互動性不太大。接受VR訓練後,小孩現時的情緒變得平穩,亦會留意大人的眉頭眼額。他從前有很嚴重的固執行為,每次搭巴士都一定要坐下層左面第二行第二個座位,即使已有人坐了,也要一直站著等,又或當巴士上站滿了人,也要鑽來鑽去鑽到該位置,實令人有點尷尬,但上了約10堂後,我輕輕的建議上第二層就坐,他便說『喔,好吧,我們上第二層』,我覺得很神奇,他竟然願意接受我的意見。」
而趙副校長亦表示除了丁小朋友外,其餘6位參與訓練的學生的社交能力亦有明顯進步:「參加訓練前,自閉症的學生在小息時多會獨自一人走來走去,現時則會與其他同時自閉學生聚在一起聊天,即使有其他學生加入亦會歡迎,比從前更開朗。」
經統計後,過往參加計劃的125名學生在情感辨別、表達及調節、社交互動均有顯著進步。 雖然vPAD成效顯著,但丁太及趙副校長同時表示訓練場地位置偏僻,要從城市大學的主校園走一大段斜路到創意媒體中心上課,故每次都是乘搭的士前往。有見及此,城大團隊表示近日已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新一筆撥款,開始vPAD2計劃,除加入體育課和美術課兩個新單元外,更會把現時的搭建場景轉移至便攜或VR系統(頭戴式顯示器),提供到校式服務,讓更多自閉學童方便地參加培訓計劃,同時亦可提供在學培訓給老師及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