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界的「戰國時代」 百年前九龍區巴士業競爭無數?|開卷樂
巴士這種靈活又高效率的交通工具自上世紀初面世後,時至今天仍然在世界上不少城市的交通網絡中,佔很重要的位置。1933年,九龍巴士公司取得九龍及新界巴士的專營權,至今已踏入90週年。曾在九巴工作逾二十年的冼潔貞,從當年零碎的歷史資料中整理出一段九巴公司在1920至1940年代的初創故事,結集成《九巴初創20年》,將當時世界汽車工業與香港運輸業的發展娓娓道來。
文:香港電台開卷樂|原題:巴士界的「戰國時代」 《九巴初創20年》(下)
在1920年代初,港島區已經有電車服務,而九龍區的市民大眾,主流的選擇是人力車。後來巴士興起,乘客坐一程巴士和一趟人力車,同樣是花五仙至一毫左右,=然而巴士能走得更遠,因此越來越受市民歡迎。原本經營人力車公司的顏成坤看到商機,便把公司來一個「升級轉型」,引入最新的交通科技,配合原有對道路交通的認識及公共運輸業的營運經驗,在1923年成立了「中華巴士公司」,也就是「中巴」。當時九巴和中巴,可說是叮噹馬頭的競爭者。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由群雄割據到大一統
除了中巴,1923年亦有另一所巴士公司成立,那就是「啟德巴士」。啟德巴士的創辦人是兩位重要的政商界名人——何啟與區德。當時他們計劃在九龍灣一帶建造一個花園城市「啟德濱」,以吸引富有的華人來港定居。而啟德巴士正是為該項目而設的交通配套。可惜啟德發展計劃以失敗告終,最後整個車隊更賣給了電車公司。原來當時電車公司也看到了巴士業的前景,當然亦希望分一杯羹。當時香港的巴士業百花齊放,除了上述的九巴、中巴、啟德巴士,還有「大酒店巴士」、「振興巴士」等等,在九龍區互相競爭。
巴士之外,香港當時還有大量「野雞車」(即沒有載客許可牌照的車輛),而且在規管未完善下,巴士常有超載超速、缺乏維修等問題,致使交通意外頻生。香港政府為了有效監管巴士業運作,便再次為巴士專營權進行招標。最後在1933年,由一向經營九龍區巴士路線的中巴,以「過江龍」的姿態,投得港島區巴士專營權。而九巴亦投得九龍與新界區的巴士專營權,營運至今。
戰火下的巴士業務
1940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大量人口湧到香港,當時全港不少機構也成為難民收容所,九巴廠房也曾開放給難民暫住。巴士公司雖然曾一度因為乘客增加而收入大增,可是由於歐洲也處於戰爭而無法出口巴士,使得香港公共運輸出現求過於供的情況,乘客太多卻不夠車輛,影響巴士的服務質素變差。
在戰火蔓延至香港之前,九巴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戰時演習。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展開,巴士與及其他車輛也被徵用為戰略物資。同年12月25日,香港被日軍佔領,大量巴士在香港淪陷期間被日軍運往前線及日本本土,只有少數巴士留在本地行駛。
一場戰亂,使大部分有關香港巴士業及九巴公司的珍貴歷史檔案也遺失了。《九巴初創20年》作者冼潔貞從大量舊報紙中找到歷史的痕跡。沒有歷史照片的部份,她便自行繪畫,重新呈現1920至1940年代的香港社會面貌。一張張手繪的巴士圖畫,也為這個變化萬千的年代,添上一份懷緬的情調。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開卷樂其他文章:風起雲湧大時代下 香港的第一部巴士 《九巴初創20年》】
【開卷樂其他文章:從童年開門聲到歇斯底里爭吵 當聲音無差別紀錄生活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