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考究清代雍正奪嫡之謎 被傳謀父弒兄登基怒著書錄申冤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藝文編按】常言道,現實往往比小說影集更加戲劇性。中國帝制統治時代源遠流長,王朝中皇位繼承的紛爭總是喋喋不休。即便是出了名睿智賢能的清代皇帝康熙,亦因儲位之爭被弄得焦頭爛額,甚至傳出晚年被皇太子奪權而未能善終。

本文摘自麥田出版《正說「九王奪嫡」》中〈康熙帝去世的那一天〉一章。由清史專家鄭小悠等基於學理分析與真實史料,全面解析康熙晚年的奪嫡之爭過中的矛盾糾葛與種種疑點。皇四子胤禛憑著什麼攏絡之術讓他成功登上權力顛峰,成為後人皆知的雍正帝?

《正說「九王奪嫡」》由清史專家鄭小悠全面解析康熙晚年的奪嫡之爭過程。(圖源:gettyimages)

奪嫡諸王的情況各自交代完畢後,兩個最棘手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康熙到底將誰確立為繼承人?康熙到底是用什麼形式確定繼承人的?

對於這兩個問題,各方說法不一,我們先來看看反方。雍正帝即位後,火速清理反對派核心成員,三四年之內,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諸皇子都失去人身自由。雍正四年,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於數日之內先後死於囚禁之所,他們身邊的太監、侍從等均被發配廣西煙瘴之地。在發配路上,這些人向沿途百姓傳播宮廷祕聞,從失敗者的角度講述雍正帝如何先弒父奪位,再屠戮兄弟。

清世宗憲皇帝朝服全身像。(圖源:wiki; Royal Academy of Arts)

關於康熙之死,曾靜聽到的版本是這樣的:聖祖皇帝要傳位給允禵,病重時,下令將允禵從甘肅召回,但聖旨被隆科多隱匿;聖祖駕崩時,隆科多矯詔立當今的雍正皇帝為帝。曾靜案爆發後,湖南、廣西等地督撫又再次尋訪,發現流言的版本還有很多,比如:「聖祖原本要傳位十四阿哥,今上皇帝將十改為于,就變成傳位四阿哥了。」「聖祖皇帝在暢春園病重,今上皇帝給聖祖進了一碗(毒)蔘湯,聖祖皇帝就駕崩了。」「今上即位,將允禵召回囚禁,太后盛怒,撞柱而死。」事實上,這些言論自雍正即位後,就沒有斷過,只是此前多在京畿地區傳播,隨著落敗諸皇子的太監、侍從被發配,才流傳到大江南北,甚至僻遠山鄉的。直到現在,送毒蔘湯、改十為于,都是清宮小說、影視劇喜聞樂見的重要素材,想必讀者、觀眾都久有耳聞了。

對於反對派這樣的說法,雍正皇帝本人當然不予承認,一概斥之為誹謗詆毀。從當時的宮廷生活、諭旨寫法來看,毒蔘湯、改十為于,可操作性不強,但很適合民間傳播,所以影響深遠。那麼在「聖祖升遐之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因為當事人的範圍極小,又涉及宮闈最高機密,所以外人獲取信息的管道除了皇帝自己的說法,就是小道消息,幾乎不可能有客觀明白的第三方記述。小道消息中飽含失敗者的怨憤和民眾口口相傳的戲劇化色彩,難免失真。那麼皇帝的說法呢?如果皇帝自己的說法純粹以官方公告的形式出現,一以貫之、鐵板一塊,當然也沒什麼看頭。但幸好,雍正皇帝是個好辯的話嘮,他不能接受任何對自己即位合法性的質疑,也不願意使用強行封口這樣簡單粗暴的手段一禁了之。於是,在和反對者的論戰中,他一次又一次提到那一天的情形,又因為時間間隔較長,針對的人、事側重點有所不同,而難免言多語失,前後對不上茬。這正是後世研究者在原始史料被銷毀、篡改的情況下,發現漏洞的最好機會。

書名:正說「九王奪嫡」:清史專家重述康熙朝最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戰,獨到拆解雍正奪取上位的重重疑點
作者:鄭小悠、橘玄雅、夏天
出版:麥田出版

雍正帝第一次系統講述康熙去世當天的事情是在雍正六年十一月,當時曾靜案發,岳鍾琪把所謂的「十大罪狀」──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任佞,一股腦奏報上來,雍正皇帝怒不可遏,寫下長篇大論的諭旨,針對「十大罪狀」逐一反駁,這篇諭旨後來被收入《大義覺迷錄》中。其中「謀父」一條,當然是針對康熙駕崩時的情勢而言,是以雍正帝辯白說: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時皇考聖躬不豫,靜攝於暢春園。朕請侍奉左右,皇考以南郊大典,應於齋所虔誠齋戒,朕遵旨於齋所致齋。至十三日,皇考召朕於齋所,朕未至暢春園之先,皇考命誠親王允祉、淳親王允祐、阿其那、塞思黑、允、公允祹、怡親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諭曰:「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是時,惟恆親王允祺以冬至命往孝東陵行禮,未在京師。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貝勒允禑、貝子允禕,俱在寢宮外祗候。及朕馳至問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淚勸慰。其夜戌時,龍馭上賓。朕哀慟號呼,實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遺詔,朕聞之驚慟,昏仆於地。誠郡王等向朕叩首,勸朕節哀,朕始強起辦理大事。此當日之情形,朕之諸兄弟及宮人、內侍,與內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見者。夫以朕兄弟之中如阿其那、塞思黑等久蓄邪謀、希冀儲位,當茲授受之際,伊等若非親承皇考付朕鴻基之遺詔,安肯貼無一語,俯首臣伏於朕之前乎?

雍正帝所著的《大義覺迷錄》。(圖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除了這篇「謀父辯」外,清朝官修的逐日記錄一朝大事的康熙、雍正兩朝《實錄》,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對「聖祖升遐之日」的敘述問題。我們先來看康熙《實錄》的記載:

甲午(十三日)丑刻,上疾大漸,命趣召皇四子胤禛於齋所,諭令速至。南郊祀典著派公吳爾占恭代。寅刻,召皇三子誠親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貝勒允禩、皇九子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皇十二子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諭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禛聞召馳至。巳刻,趨進寢宮。上告以病勢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進見問安。戌刻,上崩於寢宮。

記錄了清朝大事的康熙、雍正兩朝《實錄》。(圖源: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