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新作《欽天監》 康熙朝天文學家捲入中西文化衝突︱開卷樂
熟識西西的讀者想必讀過《哨鹿》這本長篇小說,四十年後,西西寫下姊妹篇——新長篇小說《欽天監》 ,西西在書中〈後記〉言:「想來《哨鹿》寫乾隆時,已播下了寫康熙的種子,似乎是無意識,卻是最早的源頭。」
文:筆從心︱原題:《欽天監》——強大寫作力量梳理歷史糾纏
中西文化衝突
西西新書《欽天監》以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華為背景,講述主角周若閎一生的際遇及選擇。他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天文知識,十二歲考進了欽天監,十八歲成婚後工作直到退休。欽天監是中國古代觀察天文、計算曆法的官員,相等於現今的天文台。康熙時期,傳教士獲召見,並向欽天監教授西洋知識,甚至在欽天監擔任要職。另一方面清朝仍存有封建保守的思想,引發中西方科學、歷史、文化等融合及衝突的波瀾,如當時朝廷起用洋人,希望引入西方科技協助發展,卻遭保守的國粹學者反對。
教科書上往往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草草帶過這段中西文化猛烈碰撞的歷史,西西卻著眼於這段少人提及的歷史,以創新的方式,利用周若閎的成長故事,娓娓道出當時中西思想模式的分別及衝突。周若閎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玩伴叫容兒,他不時會將自己所學會的事情與容兒分享。容兒出生於中醫世家,在陰陽平衡的思想概念下長大,與周若閎學習的西方知識截然不同。容兒卻不是一下子「落閘」,反而耐心傾聽周若閎的講解,暗示中華文化保持對西方醫學科技的客觀態度,為中國醫學注入新觀點。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創新藏於故事
香港作家劉偉成認為,西西運用吸引的小說情節,帶出清朝西方傳教士來華這段歷史的沉重複雜,又利用淺白的文字將艱深的天文知識變得易明,有「舉重若輕」之感。西西亦善於將小知識小事情藏於故事之中,令文學親近讀者,故有驚喜之感,耳目一新。周若閎學習阿拉伯數字如何算數加減,還有三稜鏡、點線面等等新奇知識。又例如周若閎在學習用鉛筆在紙上寫字,「不用墨,不用水,也不會在紙上化開,染暈成一片,一筆一劃,清清楚楚。」、「容兒,我把其中一枚回家時帶給你。/老師不會怪責麼?/不,這是送給我們的。」簡單的一個故事就已經蘊含了西方知識的傳入,中國學生的驚奇,以及主角的年少情懷。
西西以往的小說,總是沒有明言用典或交代引用參考資料的出處,敘事時間線亦比較跳躍,大多依靠讀者的想像。《欽天監》創新地一改以前的作風,在每一節後列明與文章相關的史料出處,令讀者設身處地感受當時實際的環境變化,敘事亦清晰地跟隨周若閎的成長經歷而發展。
西西將全副心力貫注小說之中,如她在〈後記〉言:「這小說我是從頭到尾,逐節細寫,每次累積約一萬字……」這些寫法不像西西以前在報刊的小說專欄每天見報快寫,她形容「小說這樣慢寫,並不一定比每天快寫好,但至少嚴謹些,思考得細緻些。」西西也自嘲年老,已沒有年輕時的幹勁。劉偉成驚歎西西八十多歲的高齡,仍可用五年多的時間撰寫《欽天監》這部合共二十多萬字、一百二十節的長篇小說,以強大的寫作力量梳理歷史糾纏。關於《欽天監》的故事仍然未完,且待下回分解。
【延伸閱讀:潘國靈旅遊散文集 寰宇下的人生旅程︱開卷樂】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