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修行指南 俄國19世紀小說已見與西方角力端倪︱開卷樂
「他(波特萊爾)其實不是一個頹廢的詩人,而只是一個頹廢時代的詩人……他的苦悶、憂鬱,正是『世紀病』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評論道。十九世紀中期拿破崙重建舊巴黎,命省長奧斯曼將巴黎大規模改造為現代化都市,作家波特萊爾以往熟悉的巴黎不見了,寫下了<天鵝>一詩表達感慨之情:「舊巴黎已不存在了,唉!」、「都市的形態,變得比人心更快」。波特萊爾面對城市變遷引發的鄉愁,如同失去了故土的流亡者。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又找到波特萊爾的影子嗎?
文:筆從心︱原題:《異國文學行腳》——頹廢的時代,苦悶的作者
遊走四方修行
對於異國文學作家,我們又認識多少?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唐睿研究語文教學課程,他認為歐洲生活文化風俗各有不同,而香港長時間受到英語傳統影響,對歐洲國家的認識往往流於表面,對比起韓、日等其他亞洲地區,香港常規學校課程亦比較少教授外國作品。唐睿認為外國文學可以開拓視野,且與歷史文化背景息息相關,故希望通過撰寫《異國文學行腳》一書,為香港讀者介紹外國經典文學作品。
「行腳」本來是指僧侶求法而遊走四方的修行方式,唐睿探索異國的世界,同時亦希望這本書能夠作為「一本修行的指南」,協助讀者掌握西歐文化概念及思潮。本書選取了二十三位異國作家及其作品,勾勒出西歐文學家在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的思潮形態,包括了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以及影響思潮的歷史大事,如法國大革命,乃至後期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等。
本書由「登山之路」及「道上風景」兩部份組成,前者是唐睿負笈巴黎修讀文學時所研習的外國作家,故內容以介紹法國作家為主;後者則是留學前閱讀的作家,如井上端便是唐睿在圖書館的「巧遇」。書中除了介紹經典文學外,亦吸納比較小接觸的文化體系,如美籍猶太人文學家以撒.辛格、保羅.奧斯特等的文學作品。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俄文學家批判農奴制度
除了歐洲作家外,唐睿亦提及了不少著名的俄國作家。他特別提及正在發生的俄烏戰爭,俄國與西方國家的角力並非一朝一夕,文學作品卻可追溯至舊俄時代以一窺端倪。唐睿言從舊俄時代的大作家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的作品,可以追溯到西方與俄國傳統文化的拉扯及地緣政治的角力。屠格涅夫出生於俄國富裕家庭,及後前往德國留學,成為當時俄國社會中的「西化者」,吸收了歐洲進步思潮。後來他旅居法國,通過創作針對俄國社會弊病作出尖銳的批評,如《獵人日記》揭示俄農奴制問題。換來的當然是俄國當權者的監控,屠格涅夫亦遭受到軟禁。
後來屠格涅夫發表了他的首部小說《羅亭》,刻劃出年輕的知識分子這類典型的人物,儘管這些人物學富五車、思想前衛,但他們有一通病,因意志軟弱而懊悔一生,也就是所謂的「零餘者」。屠格涅夫與當時西方國家頂尖的知識分子有不少來往,開拓了廣闊視野的同時,亦反思俄國知識分子欠缺行動力的弊病。俄國一方面吸收歐洲國家的知識,另一方面卻在意識形態上作出拒絕,知識分子面對時代洪流只能無動於中,如此種種複雜的心理狀態,一一反映在俄國經典文學作品之中。
可是,人從來不會被任何事物所拘束,就算在壓迫的大時代,關鍵是否擁有堅忍意志,勇於想像,如同莫泊桑《皮埃爾與讓》:「偉大的藝術家是那些將他們獨特幻想強加於人類的人。」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