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寫生】記錄七一的熱烈與流動 畫家︰每張畫都承載故事 

撰文:何阿嵐 潘浩欣 鄺曉恩
出版:更新: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斯(Heraclitus)說過一句饒有趣味的話:「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如此說來,每一刻的城市都是新的,人也同樣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街道或者同一座城市。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城市都以或快或慢的速度流動着,要如何去記錄城市的流動呢?
這個時代幾乎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在手,不少手機更以快速啓動相機作為賣點,記錄城市似乎成了輕而易舉的事。然而,卻有一群人選擇了一種緩慢得多的方式,用畫筆去描繪城市某一刻的面貌,於是,原本隨着當代藝術發展而式微的寫生復蘇了,他們稱之為「城市寫生」。寫生追求現場感,描繪的皆是眼前所見之物,加上了「城市」的特性後又有另一種叫法—「城市速寫」。然而,所謂的「速寫」之所以受到喜愛,其中一個原因卻是它的「慢」。
攝影︰黃寶瑩﹑受訪者提供

Urban Sketchers成員陸建邦(Ben) 在七一遊行當日所畫的速寫,可看到左方的藍色汽車還未畫完,Ben就言明這是經常發生的情況,「証明這是現場畫。」Ben笑說。

Urban Sketchers 站在城市高處描繪人群

Urban Sketchers 的發起者Gabi 是一名記者,以素描作為實地報道的工具,他有感網絡科技發展便利,希望能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故開始在各大社交網站開設平台,並寫下城市速寫人宣言,透過圖畫如實記錄城市當下,並在網上分享畫者的居住城市以至旅遊所到之處;除了分享速寫畫作和背後的故事外,Gabi 更希望「速寫人」之間能互相尊重和鼓勵創作。組織在全球各地也有分部,除了香港,亞洲區還有台灣和新加坡等地,為數上千位參與者。Ben就提到Urban Sketchers每一年均會邀請全球各地有名的插畫師或城市速寫人,於7、8月開設為期數天的課程,從基本的人像寫生、景物速寫,到如何細緻刻劃建築物質感等,包羅萬有。「導師也很樂意分享相關知識和技巧。今年他們就會於倫敦舉行,只有數天時間,基本上是學不完,有一些課程是意想不到,上年我就參與過一位法國畫家的課,他教授以魚眼角度來繪畫。」Ben更指在這些場合裏,總會看到一大夥人做着同一件事,不論行街還是吃飯,只要有一個參與者拿起筆,大家也會自動自覺拿起筆在畫冊上畫畫,就像回到中學上藝術堂時的情況。

(左) Urban Sketchers其中一個宗旨,是非常強調現場繪畫過程,Ben和Vanessa指雖然會用相片幫助。「是不是現場畫,一眼就看得出。」Ben和Vanessa同聲回應。 (右) 速寫的繪畫工具講求輕便,一支筆,一盒小彩繪,一本A5畫冊已成事。

通過速寫觀察世界

從高處俯視,遊行隊伍水洩不通,坐在記者一旁的Vanessa,早已構思好主題,以帶領遊行的汽車剛進入軒尼詩道和杜老誌道交界處一刻為點,但參與者很快就佔據了軒尼詩道其中一條行車線,長長人龍伸展至崇光百貨,給人一種錯覺——遊行隊伍將會一直流動,沒完沒了。但城市的流動所改變的,又何止是眼前光景?在前一街口的「同德大押」已成為地盤,「上一年我在同樣的地方畫七一遊行,當時還將同德大押畫進去,現在拆得清光,這城市發展得太快了。」Vanessa不免感慨。

速寫團體近年常與不同民間團體合作。上年,Urban Sketchers Hong Kong就與土家故事館、香港故事館,以及著名畫家歐陽乃霑和速寫團體「事吉茶記」聯合舉辦展覽。Vanessa和Ben異口同聲說,自從開始速寫後,對城市更為認識和了解,他們為了畫畫,也去了很多從未到過的地方;他們發現香港還有很多地方值得了解,而這一切使人更想為自己的城市做紀錄,發掘更多香港的故事。

Ben和Vanessa指,在「雨傘運動」發生後,社運現場也開始多了畫家寫生。
Vanessa在七一遊行當日所畫的速寫,描繪遊行開始不久,隊伍走入軒尼詩道和天樂里交界的情況。
看兩位受訪者的畫冊,畫下大量食物。看到非常精緻的食物,第一時間也是想起畫畫,可說是畫到「廢寢忘餐」。

事吉茶記 用畫畫與社區對話

另一個城市寫生團體「事吉茶記」,與「Urban Sketchers Hong Kong」(速寫香港)同一年成立,只比後者稍遲三個月左右。2013年8月,七十後的Kay Cheung與好友,在社交媒體Facebook創辦「事吉茶記」, 每月舉辦一至兩次的寫生活動,題材以舊建築物或老社區為主,近幾年曾到北角皇都戲院、灣仔同德大押、石硤尾巴域街、跑馬地墳場、深水埗欽州街棚仔、天水圍、土瓜灣等地方寫生。

組織「事吉茶記」寫生前,Kay在畫室教人體繪畫,由於租金上升,又沒有足夠學生,最後沒錢交租。他回想在理工大學讀平面設計時,老師經常鼓勵學生多觀賞城市面貌,要到不同地方速寫,才有新的體會。

Kay決意將教室遷移到街頭,「透過親身、在地的在看、在畫,我對所畫的社區多了一份親切感,拍照按快門是很快的事,但畫畫不同,在兩至三小時的停留觀察中,我與所畫的社區建立了情感。」他遂與數名學生成立「事吉茶記」,「事吉」為英文「Sketch」(即速寫)的諧音, 同時亦想表達「香港味濃厚」的城市寫生,於是用了「茶記」二字。Kay笑言「事吉茶記」成立目的很簡單,希望與喜歡畫畫的朋友一起寫生,通過仔細觀賞景物,多了解身邊的社區。

Kay先向畫友介紹地方的歷史,然後畫友再選擇地方寫生。
新加入「事吉茶記」的畫友喳咋曾到茶果嶺寫生,她喜歡用水彩來畫畫。
Kay與核心成員帶領十多名畫友,走入大大小小的老社區,圖為Kay在油麻地果欄的畫作。
Kay Cheung於4月與30多名畫友到皇都戲院寫生,她表示當天最難忘的是看見戲院的浮雕。
「事吉茶記」成員Brian Lau將《金寶冰室》的速寫印了一個副本,送給冰室老闆留念。

Sketch Hong Kong 業餘寫生者筆下的城市風景

想必有人還記得2008年,畫家龐均在香港街頭寫生多次遭到驅趕,令這位曾在世界各地寫生的名畫家感嘆道,只有香港才這樣。雖然城市寫生與傳統寫生不盡相同,但誰會想到,同樣是在街頭寫生,城市寫生卻在幾年後成了一時風氣。「Urban Sketchers Hong Kong」帶着元祖「Urban Sketchers」的基因,不限定地域與時間,對於城市中的一事一物皆帶着好奇;「事吉茶記」則強調本土味道,速寫對象以舊建築或老社區為主;而正在舉辦展覽的Sketch Hong Kong,由藝術界人士許劍龍創辦於2014年,目的在於召集一班業餘速寫者,令更多市民欣賞香港的文化遺產並對其保育予以關注。

Sketch Hong Kong成員Anthony指自己將《藍屋》一邊畫得很仔細,另一邊則故意留白,目的是想突出陽台的複雜性。
另一成員葉Sir雖已踏古稀之年,但身體仍十分壯建,只要一本簿,一枝筆,即使站着亦可以隨心寫生。
葉Sir的畫工精細,這幅《文武廟》除了刻畫了建築物的細節,裏面的人物亦繪畫得十分細腻。
除了繪畫日景,葉Sir更跟隨導賞團來到油麻地繪畫《菓欄夜景》。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