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筆記】「小不啦嘰」創手繪食評︰大家請多留意「小確幸」

撰文:胡可欣
出版:更新:

科技發達,電子工具隨手可得,打字畫圖,一個熒幕上配鍵盤、畫板便成事。正因如此,人們亦開始懷念親手寫字畫畫的時光,情懷來了,拐了一個大圈,一切又回到基本步。喜歡吃喝和繪畫的創作二人組「小不啦嘰」(Little Importance),以畫筆代替手機,留下不一樣的食評。
攝影:曾梓洋

兩人愛用有線圈的筆記簿創作,因為畫完後可以隨手撕下然後放入分頁簿中,整齊又方便翻閱。
畫風充滿童真,像個女生團體,其實是情侶檔。男的叫Kelv,女的叫Edchi,兩個修讀設計又愛四處尋覓好餐廳的年輕人,用手繪食評,在現今「相機食先」的網絡世界打出一片天。其後出版關於香港餐廳的書籍,引來不少餐廳找他們繪畫菜單。「小不啦嘰」裏的「小」,意謂「微細事物」,「不啦嘰」是方言,意指「非常」。兩人創立「小不啦嘰」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夠留意微小但重要的事,並讓他們成為主流或支柱。

「小不啦嘰」的兩位成員Kelv和Edchi,在大學修讀設計的兩人原本也踏上設計行業,但設計這個行業似乎太消耗,「每日不停OT,日做夜做,沒有私人時間,做了一年已經很辛苦。」Edchi如是說。後來,她和當時好友Kelv商量後,決定停下來創立自己的品牌。「那時大概是2012年尾,兩人一起創立了品牌。我和Kelv的理念很相似,希望大家能夠留意生活中的小事。台灣的詞語來說就是『小確幸』吧。」

起初兩人售賣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小商品,「香港人生活太沉悶,千篇一律,於是我們從世界各地找尋獨特的產品,例如十二星座的花紙,我們賣的是獨一無二。」與此同時,兩人開始對「相機食先」的風氣生厭。在光顧特別的小店後,會找機會和老闆攀談,之後將吃過的食物繪畫成圖,加上食評、小店的故事,或者食譜,上傳到網絡。「網上食評太多是文字加上相片,沒有太多人會畫食物,但畫圖確實可以強調很多細節,這一點也和我們的『小確幸』理念不謀而合。Instagram上的食物照很多,但手繪食物照總會叫你好奇,香港人着實也可以『停一停諗一諗』。」
 

食物當然是重點,但角落的宮崎駿《龍貓》角色也是一大亮點,那男女孩就是兩人的自畫像。
除繪畫食物外,也會為餐廳時令食譜創作的角色。
手繪食譜也是小不啦嘰的特色之一,畫功同樣精美。

畫出食物細節

後來有出版商邀請他們出書,兩人便專心向畫圖方向發展。Edchi起草稿和寫字,Kelv上色,兩人互有專長,合作無間。「Kelv的字太糟糕了!」Edchi打趣說,「他比較擅長上色。」

手繪畫是兩人的一大特色,雖然不像素描一樣完全還原實物,但食物材料等細節,他們都一律認真看待。「現在『執相』很容易,在我當設計師時,有客戶叫我將米飯『執鬆』,實在讓人無言!」Edchi談及以前的經歷,大感無奈,「我們慣常都會先拍照再畫圖,但我們必定會以我們對食物的記憶和印象先行,例如食物的顏色、味道等,盡量將真實感還原。例如食物有一層醬料,你在吃時會拌在一起,照片上看也許未必叫你印象深刻,但繪圖的話,你可以看得出每種食物的層次分布。這是很小的細節,但我們希望大家吃下肚之外,也能夠留意。」

雖說是手繪,但Edchi用鉛筆起稿後會再用marker勾線,然後Kelv會掃描到電腦上色。一來,他們已經習慣用電腦上色,技巧純熟;二來,上色後才掃描,顏色或會失真,「我試過用其他方式上色,但風格變得不一樣。亦有許多人問我們為何不用木顏色或水彩,但用電腦上色變成我們的風格,是我們的特色。」事實上,手繪和電腦兩者並沒有衝突,各有特色。Kelv形容,人手和電腦筆觸落差很大,「電腦繪圖比較平滑,筆和簿直接接觸會呈現粗糙感,畫直線不會像間尺一像筆直,會彎曲或者歪斜。」
 

小不啦嘰會將所有畫作和原稿分門別類放入分頁簿中,井井有條。

遊走於傳統和現代

「我們畫的食物會追求像真,但不一定合乎比例;我們盡量呈現食物的外觀,當然同時也會作出調整。例如碗裏的食物和枱面不一定是合乎現實,要一模一樣的話,拍照便行。」他們笑說,大學老師看過他們的畫後曾說角度和比例不對,不過二人一笑置之。「我們不想被固定的風格框住,我們想擁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從他們的食評中可以看到他們受台灣風氣影響很深。「我會用有點台灣腔的書面語,一方面我很喜歡台灣,另一方面,台灣腔常常給我一種人情味濃厚的感覺。」

翻開兩人的筆記,發現他們很少繪畫雞蛋仔、魚蛋等的香港傳統特色食物,反而鍾情日本料理和咖啡店。偶然也有來自香港的新式料理,有點香港,同時又有點距離,一如他們的作畫過程,夾在傳統和現代之間。

兩人為某餐廳設計的吉祥物,可惜該餐廳已經結業。
芭菲的每一層食材都巨細無遺,從中流露小不啦嘰對細節的執着。

堅守自我風格

「小不啦嘰」成立至今,兩人試了不下100間餐廳,但令他們最感遺憾的一件事,還是香港的轉變來得太快。「我們做書或者試食時會刻意挑選全港只有一間的餐廳,但後來有些結業,有些變成連鎖經營,質素變得沒有保證。而食物潮流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例如之前有一波炸雞熱潮,大家便一窩蜂前往新開的韓式餐廳,可是當中有些很快便結業。我們能做的事,只有在這洪流中努力保持最初的理念和風格。」

香港的創作前路是否灰暗無光?「我覺得香港正在面對轉變期,老一輩認為菜單需要真實感,因為照片可以讓其看到食物外觀,但年輕人不介意新奇的畫風,更不會去質疑畫中食物和實物會否一模一樣。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也各有特色。」除了鍾情食物,兩小口另一樂趣是旅行,大至建築群,小至一草一花,都可以成為他們創作的靈感來源。「以小見大」的概念,一早已經深深刻入他們的生活之中。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