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影展專訪上】今屆聚焦跨性別 總監:同志影片不止給同志看
平日的蘭桂坊到了下午四點,依然平靜如水——晚上,這裏會是另一種畫面:四處亂竄的強勁音符,和那些一醉方休的人們。和香港同志影展總監Joe Lam約好的訪問地點Petticoat Lane,在蘭桂坊這樣的鬧區也不算好找。Petticoat Lane是一家新開不久的gay bar,數日前,香港同志影展就在這裏舉辦了開幕party。
香港同志影展是亞洲同類影展中歷史最悠久的,今年已經28屆。從最早幾屆的目標觀眾主要為同志群體外,影展逐漸走出同志圈這個「櫃子」,不僅走進商業影院,也走近非同志的影迷。已擔任影展總監五年的Joe說:同志電影也是電影,除了教育意義,也有娛樂功能,不是只給同志看。
冀電影消除歧視 「跨性別走出來比同志更勇敢」
香港同志影展已是第28 年,如果要說今年影展什麼特色,跨性別/酷兒類影片共有五個節目,數量之多是歷屆罕見。2006年第17屆同志影展曾以「跨性別」作為主題,今年再次聚焦於有關這個群體的電影,一是因為近年比較多人關注跨性別議題,不少跨性別人士走出來接受傳媒訪問,Joe更笑言:「男女同志現在好像已經唔興,跨性才是很熱門的話題」;另一方面,Joe認為今年的跨性別影片特別有份量,作為影展,也希望把好的電影介紹給大家。
Joe很喜歡「跨女跨仔短片」裏的《錯位》(Out of Place)。短片拍攝了多地的跨性別人士,包括兩位在香港生活、由男變女的跨性別人士。他特別敬佩跨性別人士的勇敢:「他們要走出來面對公眾,比男女同志需要更多勇氣。我們以前看到的跨性別人士都是很慘、很不幸福,但短片裏那位在香港生活的外籍人士,卻從很正面的角度告訴大家,『這是我揀的路,我要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我也接受自己的生活和享受自己的生活』,這種『我變性但我很正』的態度很正面。我希望電影節能有多點的正能量發散出去。」
因為短片在香港的多個地方拍攝,香港觀眾觀看《錯位》時也會多一種親切感,Joe就看到一些自己也經常去的地方,甚至想起影片裏的人可能也在哪個地方見過,只是彼此沒有認識而已。「其實我們男女同性戀也很少接觸跨性別人士,希望男女同志都明白性小眾包含了跨性別在這個大家庭裏。」Joe說,「就算不是男女同志也好,也希望大家都有興趣了解跨性別人士的身份,希望能通過電影消除歧視。」
跨性別/酷兒類
《當他們認真編織時》(Close-Knit),柏林影展參展電影
時長:127分鐘
放映時間:9月14日(7:30pm)及9月21日(9:40pm)
放映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AMC Pacific Place
《陽剛準媽媽》(A Womb of Their Own),洛杉磯同志影展參展電影
時長:86分鐘
放映時間:9月13日(8:00pm)及9月22日(9:55pm)
放映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AMC Pacific Place
《跨女跨仔短片》
包含短片:《紅顏禍水》(Calamity)、《她來自月球》(Diane from the Moon)、《錯位》(Out of Place)
放映時間:9月17日(7:50pm)及9月23日(7:30pm)
放映地點:百老匯The One、百老匯電影中心
《酷兒短片》
包含短片:《雨後彩虹》(Morning After)、《黃昏未晚》(Dusk)、《酷兒英雄》(Queer Heroes)、《請問你老幾》(Older Than What?)、《看不見的愛》(Blind Sex)、《蛋糕》(Cake)、《他者》(Else)
放映時間:9月13日(9:50pm)及9月22日(7:50pm)
放映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百老匯The One
「亞太同志電影節聯盟短片」《「跨」出印度》(Transindia)
放映時間:9月16日(7:45pm)及9月20日(9:50pm)
放映地點:百老匯The One、百老匯電影中心
從地下走到地面如「出櫃」 再到校園盼下一代更多人了解
香港同志影展創辦早年,仍是一個比較地下的影展,影片都在灣仔的香港藝術中心放映。那是一個連王家衛的《春光乍洩》也仍未拍出來的年代,當時的社會如何看待同志及同志電影,大家都能約摸想像到。當時同志影展的作用,更多在於幫助同志圈子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然而一個同志影展,必然還希望能推動同志平權,通過電影令更多人認識同志文化。
2000年後,同志影展走出藝術中心,和不同的商業院線合作,擴展影展受眾,就像是一個「出櫃」的過程。接手擔任影展總監至今已有五年,Joe想起自己最初加入影展幫忙的那幾年,「好像開幕記者會,有人拿着相機拍照,會令大家不知道怎麼辦,只好低着頭,我見過有人穿着風衣、戴着帽子進場。那大概是十年前,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情況,每個人都可以堂堂正正走進去。時代已經不一樣,其實這樣一個影展和國際電影節沒有分別,只是我們多點同志題材而已。」
當然,票房也是很實際的考量,沒有票房的支持,影展很難搞下去。為了吸引更多人入場支持,Joe和他的同事在選片上也要作多方面的平衡,比如多少是文藝片、多少是商業片,多少是嚴肅題材、多少是喜劇片。Joe最希望影展兼具教育意義和娛樂功能,在娛樂大家的同時又能把訊息傳播出去。
三年前,影展開始在本地八所大學舉辦HeHeSheShe Out校園放映分享。「我覺得教育很要緊,特別是下一代。」Joe說,「其實不是每個學生都有看電影的習慣,我們希望能讓他們接觸到同志電影,和他們討論。他們也會覺得很特別,會問很多問題。我們除了講同志的議題,也會講家庭、欺凌,學生不一定是同志才會受人欺凌,他們會比較容易代入角色。」
偏見、歧視非一日之寒,要消除那些根深蒂固的看法,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做到,但Joe相信時間會站在對的一方。「社會愈來愈進步,人的知識也多了,像我小時候的年代,對同志真的沒有什麼正面的報道,會令同志覺得自己很有問題。」Joe感受到這些年社會氣氛的轉變,尤其是「明哥」黃耀明和何韻詩等明星出櫃以後,社會也比較願意真正去了解同志的生活和需求。社會的開放、進步,也是源於資訊的多元化,Joe就說,自己母親以前看電視可能只有TVB可以選擇,但有一天也會出現像ViuTv這樣的電視台。Joe留意到ViuTv拍攝的電視劇如《瑪嘉烈與大衛》,會較正面呈現同志的形象。
或許正如Joe所說:「師奶也會變婆婆,後生一代也會變師奶。不會突然之間全世界都接受同志,每個人從小朋友到成長,可能從不接受到變成接受,慢慢就會愈來愈多人接受。」
Joe個人推薦
《割愛》(The Wound)
放映時間:9月15日(8:00pm)及9月23日(5:50pm)
放映地點:AMC Pacific Place、百老匯Th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