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藝術節】香港藝術家、劇作家、詩人攜手 視聽裝置講兩故事
5月的曼徹斯特恐襲,沒有讓這座位於倫敦西北部的城市從此陷入恐慌,兩年一度的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 MIF)如期舉行。今年代表香港出展威尼斯視藝雙年展的藝術家楊嘉輝(Samson Young)馬不停蹄,再次在國際舞台亮相,於MIF展出新作「One of Two Stories, or Both (Field Bagatelles)」。
以名創作人新作首發作賣點 藝術節成曼徹斯特經濟助力
2007年首次舉辦的MIF,每兩年一次在曼徹斯特舉行。這個藝術節所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甚至流行文化等各領域,它最為人稱道的是所有作品均是首次亮相。過去十年來,冰島創作歌手Björk、英國導演Steve McQueen、美國戲劇導演Robert Wilson、英國編舞家Wayne McGregor、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Zaha Hadid、英國樂隊The xx、英國樂隊Blur主唱Damon Albarn、行為藝術家Marina Abramović等各領域的知名創作人,均曾接受藝術節的委約或於藝術節作世界首演。
曼徹斯特除了足球出名之外,也是英國重要的工業城市,自二戰結束後,因工業衰微而開始轉型。對於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市政廳議長萊斯(Richard Leese)稱它為曼徹斯特帶來了成千上萬的遊客,成為城市的經濟推動力。在為期半個多月的藝術節期間,各類節目會在曼徹斯特內的大劇院、畫廊、音樂廳、車站、教堂和停車場等地方演出。今年藝術節的參與藝術家包括法國編舞家Boris Charmatz、英國音樂人Jane Horrocks、英國樂隊New Order、英國概念藝術家Liam Gillick、以色列藝術家Yael Bartana、加拿大樂隊Arcade Fire、英國音樂人Phil Collins、居英香港作曲家姚恩豪(Raymond Yiu)和香港藝術家楊嘉輝等人。
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2017
日期:6月29日-7月16日
網站:mif.co.uk
藝術節首個廣播形式演出作品 楊嘉輝將參加台北同志展
楊嘉輝此次展出的新作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音樂家、演員及藝術家共同製作的五集電台廣播作品,是MIF首個以電台廣播形式的演出;第二部分是於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CFCCA)展出的多頻道視聽裝置作品,從7月7日展出到10月29日。
Thomas meets Terence the Tractor and comments how funny he looks. But Thomas soon learns an important lesson about judging someone too quickly, and how you should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楊嘉輝在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Blog上分享了一段湯瑪士小火車動畫
Samson的創作往往基於其大量的研究,這次的作品也不例外,靈感來自17世紀中國旅人徒步前往歐洲的神話故事,探討了地方、時間、記憶和重讀等主題。當中的文本由Samson本人和編劇家馮程程及詩人黃裕邦共同編寫,可說是一次很特別的合作。馮程程是本地劇團「前進進」的駐團導演,而詩人黃裕邦去年曾憑英文詩集《天裂》(Crevasse)獲得美國「Lambda Literary Awards」男同志詩歌組別首獎,並獲藝發局2017年「藝術新秀獎(文學)」獎」。
電台重溫點擊
One of Two Stories, or Both (Field Bagatelles)
地點:華人當代藝術中心(Market buildings, Thomas Street,
Northern Quarter, Manchester, M4 1EU)
此外,今年初辭去城大教職轉為全職藝術家的Samson,也將會參加9月於台北開幕的《光·合作用-當代亞洲同志議題展》群展,該展覽是亞洲有史以來第一個在官方美術館舉行的LGBTQ議題展。參展作品《靜音之境 #5》(或「消音狀況#5」》),紀錄了一場合唱團演出。歌者特意壓低聲音,以突顯低語聲、吸氣聲、紙張沙沙聲和腳步挪動聲,類似的手法也可以見於Samson過去的其他作品,在威尼斯雙年展的其中一件作品中亦有採用。
光·合作用-當代亞洲同志議題展
日期:9月9日至11月5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