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上世紀影評「出土」 文學以外亦是稱職的影評人?|開卷樂

撰文:開卷樂
出版:更新:

香港作家西西於2022年底離世,不少有心人陸續將她的作品結集成書,如講玩具的《玩具和房子》、談論名畫的《畫自己的畫》和《可惜,葆拉》。西西嗜好眾多,涉獵範疇甚廣,其中包括看電影。她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不同筆名寫下大量影評,以獨特的文學視角探討電影剪接、歷史、美學等等,至今重讀仍未感過時。
文:香港電台開卷樂|原題:《西西看電影(下)》- 做個稱職的影評人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鄒芷茵、唐睿主持,逢週六晚上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有心人協助影評「出土」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哲學博士趙曉彤十多年前去台灣交流,偶然發現西西曾致力研究電影,但成果卻鮮有人談及。趙曉彤於是開始研究相關課題,她收集了西西大量關於電影的文章,其後編纂成一連三冊的《西西看電影》。

《西西看電影》分為上、中、下三冊,收錄了西西六十年代在不同刊物(包括日報、晚報、電影及文藝刊物)談論電影的文章。趙曉彤指,編書其中一個有趣的地方是讓她發現西西不但影評數量眾多,而且筆名也很多,有些筆名連她本人也記不起,後來經書迷、讀者、收藏家寄來舊刊物,才能印證文章是出自西西之手。趙曉彤指,這種編者和讀者之間的連結,令本書的成果更豐碩。

西西。(素葉工作坊圖片)

珍惜觀賞電影機會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觀看經典西方電影並不容易,不少好電影更因為無利可圖而不會在一般電影院放映。透過閱讀西西的作品,讀者大抵能感受當時看電影的難處。書中<「第一影室」電影協會>寫當時位於大會堂劇院的「第一影室」(Studio One)因為播放高質電影,而匯聚了一眾電影愛好者。Studio One 有會員制度,入場費亦稍高,但對西西而言,好片難得一看,加上當年大會堂劇院的電影設備冠絕全港,票價貴一點也值得。

當年不少好電影只會在特定日子和場次上映,西西固然很珍惜每次看電影的機會,趙曉彤指她憑藉驚人的記憶力記住了電影的畫面、內容、剪接鏡頭,再以文字記錄下來,正正呈現她對電影的熱愛和尊重。

1990年代,西西和五六個月大的貓兒妹(照片來自何福仁facebook)

西西的評論角度十分全面,前期她傾向寫技術層面,如電影鏡頭、剪接等,而且筆法活潑。她後期的影評則選材更廣,甚至會考慮到電影發行和製作上的困難。西西曾擔任邵氏電影的幕後工作,也寫過電影劇本,趙曉彤指出這些幕後的經驗擴闊了西西的視野,「她能夠以一種比較闊的眼界,沒有一種俯視角度,反而看到娛樂工業製作的難處,進而提出能夠符合電影位置和做法改進的方向。」

文字寫作實驗場地

趙曉彤提到西西會透過文字的語氣和節奏,表達她對電影的情感和喜惡,將影評變為寫作的實驗場地。如<我看獨臂刀之技法>一文會模仿武林用語,令文字更傳神:「方剛負傷上橋,導演以主觀眼拍攝燈籠及樹。前者前後擺盪,後者東西擺盪,甚怪,有賣弄之嫌。方剛病愈,又以主觀眼目小蠻,是時用矇矓清晰交替,上乘多矣。」文中提及電影《獨臂刀》運用特寫的技巧,但《獨》在鏡頭運用以至剪接上,略有不足之處。趙曉彤指,西西的行文亦反映了她的看法:「西西愛之深責之切,文字上會出現很多短句,或是沒有逗號連續兩行沒有停頓。」

樊梅生曾參演張徹執導經典武打電影《獨臂刀》,與王羽、焦姣合作。(《獨臂刀》電影海報)

由西西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西西努力研究電影的底蘊,對電影和文學同具熱忱,實為一名稱職的影評人。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