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街頭藝術先鋒Blic 標誌性無臉「手人」背後的神秘寓意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亞洲藝術新星100/菲律賓藝術家/街頭藝術】常言道藝術是無分國界地域或文化的一種獨特語言,高雅或低俗的元素皆可入畫,超現實的想像抑或是生活化的事例都能成為創作靈感。在菲律賓有一位藝術家以街頭壁畫起家,深受卡通與漫畫的啟發,創作出別具象徵意義的標誌符號,作品由街頭走進白盒子以至是拍賣場,以細膩的情感與筆觸感染更多人。

Blic的街頭創作(圖片來源:Instagram/blicpinas)
+4

Blic(Blic Pinas)生於1985年,他本來於大學修讀電腦科學,後來自學成才成為了一位藝術家。他的創作風格是一種擬人化的「手人」,他將之命名為「Humands」,作品大多以日常生活為主題,利用Humands使之變得超現實。藝術本來就是一種溝通工具,Blic認為人們表達情感不必局限於嘴巴或面部表情,特別是手也是重要的溝通方法,即使沒有學習過手語,但是大部分人都曾經用過雙手來輔助表達,以加強或簡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甚至創作出一種獨特的語言,特別是在畫作中,手的形象相較於文字更易於表達。另一方面,Blic認為手對於創作極為重要,正如他如何蛻變成為藝術家的過程,靠的同是一雙手。

圖片來源:www.blicpinas.com
+2

作為一名街頭藝術家,Blic是塗鴉藝術團體「CVTY Collective」的創始成員,為當地的社區帶來豐富的藝術色彩,現時也是菲律賓街頭藝術先鋒團體「Pilipinas Street Plan」的成員之一,致力於將藝術推廣至更廣闊的層面。至於他的名字「Blic」是取自「大眾」(Public)的概念,代表藝術家同時亦是大眾的一分子。向來街頭藝術家都擅於表達情感,在自由的街頭上往往作品毫無局限,不過Blic的畫作卻沒有強烈的主張,反而是以較為隱晦的方式,配合流行文化元素為觀者帶來趣味,畫作非常易入口。

圖片來源:www.blicpinas.com

在作品中可見,Blic的概念時有帶著童趣,他的成長歷程對於創作有著莫大的影響,特別是作為80後,卡通與漫畫是陪伴成長的重要夥伴,也是他愛上藝術的原因,當中的一些流行文化標誌於日後成為了他常用的靈感。即使選擇了電腦科學學科,但他似乎遏止不住自己的創作衝動,於畢業後隨即投身平面設計的工作,雖然他未受過任何的專業藝術訓練,每一天以雙手不斷去練習,慢慢探索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試圖以無臉的手部去取代畫中角色的面孔,原來並無礙於創造出獨特的語言以及傳達訊息,更為作品賦予了神秘的朦朧感。

展覽「城市遊樂場」(Urban Playground)展出作品(圖片來源:Instagram/blicpinas)

Blic近日在菲律賓當地舉行了展覽,以「城市遊樂場」(Urban Playground)為題,取材自孩子們在街上玩耍的現實生活情境,藉此去反思街頭生活,他本人也出身於街頭,街頭予他而言是一個充滿活力與生命力的遊樂場,縱使在人們的眼中可能是混亂不堪的空間,但這裡正正充滿了變數和寶貴的教訓,是城市環境中一個難得的教育空間,每個角落都可以是活生生的課堂,讓孩子提供快樂與見聞。在其畫中的孩子受到環境影響,變得聰明且富有冒險精神。

展覽「現代生活」(Modern Living)展出作品(圖片來源:Instagram/blicpinas)
展覽「現代生活」(Modern Living)展出作品(圖片來源:Instagram/blicpinas)

另外早前他亦在羅馬舉行個展「現代生活」(Modern Living),展覽對現代的複雜性作出評論與反思。現代生活的確是安全、便利和進步,充滿了好處令人著迷,但同時亦影響著人們的心理,生起種種禁閉、失控和混亂的內心等等弊端。正在享受現代生活的我們或許不願承認、或懵然不知,Blic的畫作是一記當頭捧喝,表達出世事有著和諧與混亂的二元性,呈現出舒適與不安感共存的事實,讓觀眾重新思考現代生活是否真正帶來了和平與滿足,還是這份舒適僅出現在象牙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