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潛台詞】贊good未必是好事? 拆解英國上司語言「偽術」
![【職場.潛台詞】贊good未必是好事? 拆解英國上司語言「偽術」 【職場.潛台詞】贊good未必是好事? 拆解英國上司語言「偽術」](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661124/org/bad621c73bd3faaee8057ace6782d356.jpg/4XaIPQ1Hy1cZKhOFEJmWcKOZBylh_LkRTQrfRU0K30U?v=w1920r16_9)
「Quite good,Richard。」老細這樣的一句便飄飄然?各位打工仔,老細這種生物,是需要大量時間來揣摩,金髮藍眼的外地人亦不例外。雖然大家口中亦是說着英語,但因為種種文化差異,生活背景不同,同一句說話意思可能大相逕庭。
![不想誤錯上司的意思而出事,便要明白上司背後的「潛台詞」。(視覺中國) 不想誤錯上司的意思而出事,便要明白上司背後的「潛台詞」。(視覺中國)](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661125/org/5727115291fe5437123802335aa8e957.jpg/uuEUss3zjPgsJsxZ_3As6NgBCRComtNelwvak5cL2pM?v=w1920)
不少香港打工仔都會因面子關係,怕其他人覺得自己的英文不好而在辦公室採取「差不多」的政策,傾向自己熟悉的假定而不多追問。有人或許會質疑,同是英文,可以差幾遠?就以「first floor」這個字,美國人、日本人、英國人經已有不同的解讀,前兩者會認為是地下那層,後者則認為是地下上面的那層。如果外籍上司說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在「first floor」舉行,那便很容易惹起誤會。
「最多便早到,行多層樓梯」,但有些時候,並不是到錯地點便可用一條樓梯的腳程便能彌補。BBC早前報道,曾有一名員工錯誤判斷另一同事的電郵,令上千萬元的項目以失敗告終。不想誤中地雷?便要先work smart做好功課。
這次我們先探討英國籍上司的說話:或許要保持「紳士」形象,他們的說話總會被動地「兜兩個圈」,以下列舉了一些例子的字面意思,以及英國人背後真正的想法,令你下次被評「Quite good」的時候,不會太快沾沾自喜。
That's not bad旁人詮釋:「咁差嘅。」英國人意思:「幾好喎,唔錯。」
Quite good旁人詮釋:「佢覺得幾好呀。」英國人意思:「麻麻哋,有啲失望。」
Very interesting旁人詮釋:「佢覺得幾得意。」英國人意思:「完全系垃圾。」
Correct me if I am wrong旁人詮釋:「你話我知系咪啱。」英國人意思:「我好肯定,你唔好質疑我。」
搞唔掂你上司?看看他/她屬哪一類型,了解拆招方法!(按此進入)
I would suggest…旁人詮釋:「你諗嚇我嘅建議,但其實你嗰個都無問題。」英國人意思:「你如果唔跟我做,就準備『受靶』。」
Oh, by the way…旁人詮釋:「嚟緊講嘅都唔繫好重要。」英國人意思:「嚟緊講嘅就係重點。」
I only have a few minor comments旁人詮釋:「佢可能見到我打錯字。」英國人意思:「你好全部寫過。」
Could we consider some other options旁人詮釋:「佢想有多啲嘢揀。」英國人意思:「我唔鐘意你嘅建議。」
BBC早前報道在一個有不同國籍人士工作的辦公室裏,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比起並非母語的人,溝通能力反而更弱。報道指因為前者太熟習自己的語言,令語速太快、並習慣性加入一些俚語、開玩笑、或舉一些只有他們文化才能理解的例子,令大家反而更難明白。相反,英語非母語的人在用字上會較小心,亦因詞彙的限制,他們溝通多不作修飾,用最簡單易明的說法來表達,其他人不用猜測意思。
(資料來源:BBC、Telegraph、The Econom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