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攝影展.專訪】策展人、6位參展攝影師怎麼說?

撰文:徐尉晉
出版:更新:

最近,一班攝影師舉行《13+3》攝影展。
「13+3」是指因反新界東北發展案而入獄的13位示威者,和衝擊公民廣場案而入獄的「雙學3子」。展覽分為兩層,上層有由抗爭者的親友和社運攝影師拍攝的照片,下層則是一眾本地攝影和藝術家的回應作品。
除了照片和畫作,現場更設有報事貼和筆,讓觀眾把想對抗爭者的說話、感受和照片貼在牆上的空位,成為展覽的一部分。今次參展的藝術家多達19位,「01影像」邀請了策展人與其中6位參展攝影師,分享今次的展覽作品。
詳情
日期:11月8日至20日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0 及 L1 藝廊
攝影:由13+3攝影展及受訪者提供
撰文:徐尉晉

【按此觀賞展覽作品圖輯】

©蕭雲(照片由13+3攝影展提供)

策展人戴毅龍:讓社會重新聚焦

策展人自由攝影師戴毅龍表示:「希望透過攝影展,讓攝影藝術界與社會上有多一點連繫。」他認為,13+3位抗爭者被判入獄是一件大事,稱:「雖然不是太久之前發生,但很多人也忘記了,今次展覽也是一種提醒,希望引起社會關注。」

阿龍指,16人因公民廣場案和反東北發展案而入獄,前者是雨傘運動的開端,後者是他一直關注的議題,因此希望令社會重新聚焦。展覽分為兩層,樓上是13+3位抗爭者的朋友、家人和社運攝影師的照片,樓下則是攝影藝術家的回應作品。

他邀請的藝術家都是關注這兩件事的朋友,而所有人都一口答應。阿龍提到,也有一些朋友他沒有邀請,例如有幾位有自己店舖或教書的朋友,受免為他們帶來壓力。他稱,今次展覽前前後後,只有一個多月籌備,非常倉促。加上資金有限,幸好得到友好的制作公司幫忙,才能以較低的成本印相,而且出來的質素效果不錯,令他喜出望外。

【按此觀賞展覽作品圖輯】

©謝柏齊(照片由13+3攝影展提供)

聯絡人T.M. Wong:鐵窗外做的事有限

另一位有份策劃展覽的黃定敏(T.M.)自稱只是個聯絡人。他說,決定舉行展覽當然「有點私人因素」,雖然不是16位抗爭者都認識,只與當中幾位抗爭者比較熟稔,但他自言:「鐵窗外面盡量做的事有限,我做不到幫你減刑。」因為得悉有這個展覽的檔期,便決定聯同阿龍一起舉行攝影展。

T.M.指:「我不是說文字沒有力量。」但在網絡世界,許多有深度的報道,三兩天便會「沉底」。他認為,文字之外,照片可以提供不一樣的訊息,訴說這16位抗爭者是甚麼人,讓觀眾公眾關注事件。

他坦言,自己未辦過展覽,拍檔阿龍也未試過這樣短時間內籌備展覽,只是「膽粗粗」去做。T.M.說:「將來待事件過後,曾經有個展覽紀錄他們。有人願意來看,來打氣,已經很足夠。」

攝記余偉建:黃之鋒在歷史上佔一席位

攝影記者余偉建(Vincent)是參展的藝術家之一。他擺放了3張作品,其中一幅作品,是印成12尺高,保釋後黃之鋒的照片。Vincent說,拍攝黃之鋒,是因為黃在近期香港許多重要議題上,和香港歷史上都佔一席位。他的另外兩張照片,還包括政府總部和颱風下的維海。他解釋,事件因為黃之鋒衝入公民廣場而起,於是把它放在黃的照片旁邊,作為說明。後者則充滿發展的感覺,適合這個展覽的議題。

©余偉建(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紀實攝影師黃勤帶:一張照片,與抗爭者付出不成比例

著名紀實攝影師黃勤帶表示,曾在上海街一個展覽中,看到畫家游樂筆下16位抗爭者的畫作。今次,他決定展出一幅西九龍填海土地的黑白照片,「這是我在九十年代初,對於土地變遷的紀錄」。對於16位抗爭者,黃認為:「我想他們的際遇,也因這片成長的土地有關。」又指:「我只是拿出一張照片而已,跟他們拿出的不成比例。」
 

©黃勤帶(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攝影師蔡旭威:不只讓「同溫層」的人觀看

資深攝影師蔡旭威(John),擺放了在新界東北拍攝的13張照片,他指:「其中12張照片也只有景,沒有人。直到最後一張,照片中保衛家園聯盟成員指住天,望到彩虹。」

他稱,自己與策展人戴毅龍和另一位參展攝影師容學勤,多年來一直關注新界東北發展。自己在數年前搬到禁區居住,一直有拍攝新界東北的照片,今次展覽選擇了當中部分照片展出。

John認為,如果有一班從事攝影藝術多年、較為成熟的朋友,不介意去參與這次回應展,會讓展覽比較容易成事,整體上也會中立一點。他解釋,因為展覽不但可讓抗爭者的家人和朋友等在「同溫層」的人觀看,希望也可吸引到對攝影和藝術有興趣的觀眾。

©蔡旭威(照片由13+3攝影展提供)

由自攝影師陳朗熹:抗爭者不只13+3

自由攝影師陳朗熹說:「今次的展覽是一個指標,好像每年六四集會、七一遊行,如果有一天不可以再悼念,這個展覽不可舉行,香港就不再是香港。」因此收到邀請,便義不容辭來幫忙。他今次擺放了10多張行動抗爭者的日常照片。阿熹指,這些相片都像對抗爭者的零碎記憶,把碎片串連在一起,便可以立體地呈現到16位抗爭者的個性。

阿熹又稱,這些照片有兩個意義。展覽開幕當天,他看到其中一位抗爭者朱偉聰的媽媽,把照片拍低。他說:「部分抗爭者現在身在牢獄,這些照片可以讓他們身邊的人帶來一種安慰。另一方面『13+3』常常被當中的雙學3子『搶風頭』,希望照片讓公眾知道,參加抗爭的人不只3個,嚴格來說,更不只16個。」

©陳朗熹(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街拍攝影師關錦昌:釋法讓法治步向死亡

攝影師關錦昌以街拍作品參與展覽,他稱:「抓拍能反映拍攝者的本質,和平日榮繞在腦海中所關心的所在,所以在街上看到此情境,就自然而然拍下了。」他在相片介紹中,亦清晰地表達了對政權的批判:「極權為了增加自己的認受性,會用盡手上的法律和檢控工具,達到他們期望的政治效果,而釋法猶如法院頭上的一把刀,抺除法院的自主性,扭曲基本法,令香港法治漸漸步向死亡......」

©關錦昌(照片由13+3攝影展提供)

攝影師周佩霞:一定要撐

大學講師及攝影師周佩霞(Carol)稱,新界東北發展和公民廣場案,兩件事自己也一直有關注,今次事件與香港的司法制度有關。加上,作為雨革運動的普通支持者,自己又住在新界,家園也受到發展的威脅,因此「一定要撐」。

她今次展出的其中一張作品,一名戴着紅布的男子在水中,被放成圓型的竹枝圍住,照片採用鳥瞰的角度。Carol稱,竹枝就與農業有關,而紅布除了代表中國歌手崔建《一無所有》和《一塊紅布》等作品,也與反國教運動中,罷課示抗爭者縛着的紅布有關。

照片的標題,來自北島詩作《回答》中的一句「我不相信」,Carol說,詩中的下幾句是「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周佩霞(照片由13+3攝影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