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料研究「劣質劏房」定義 母子這樣在廚廁合一劏房生活
2021年全港共有10.7萬劏房戶,涵蓋21.4萬人。單親媽媽陳女士與讀初中的兒子,多年來屈居於不足80平方呎平台劏屋之內。呎租54元近乎豪宅級,但設施卻是九流,有獨立的「廚廁合一」空間,卻沒有抽氣,煮飯途中兒子要「開大」也得讓位,完事繼續煮飯;與鄰居只有一牆之隔,能清晰聽到開水喉聲音,下雨時雨水擊打天花板,噪音令人無法入睡;在家也得戴口罩,因屋外就是垃圾收集處。
陳女士以領取綜緩為生,足足輪候公屋7年,三度申請過渡性房屋未能成功,慨嘆「冇病都變有病」,兒子亦抱怨失去童年,前路茫茫,不見曙光。
特首李家超明日(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據悉政府將會展開研究「劣質劏房」定義,制定政策去取締這類不適合居所。有社工促當局取締這類不合居住的劏房,並助租戶盡快入住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
平台鐵皮劏房月租$4300 呎租近$54
觀塘一座瑟縮於街道之間的大廈,行上一層,再走過蜿蜒曲折的走廊,跨過鋼筋外露的門框,是以鐵皮屋搭建的世界。原本的一樓平台成了十多戶人家的蝸居。五年時光,陳女士與讀中一的兒子都在一個不足80平方呎的空間度過,內裡勉強放得下一張碌架床,兩母子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僅40平方呎。
施政報告2023・專頁|措施懶人包 派錢生育 樓市減辣 李家超KPI
陳女士去年胃出血,並驗出膽囊結石,由於痛楚劇烈導致無法呼吸,最終無法工作,先後兩次需要入院。她早年申請綜援,以上限4,300元租住這個「單位」,連同水電費,居住成本是5,000元。
雨水擊打天花板難入睡 近垃圾站臭得在家要戴口罩
她與鄰居只有一牆之隔,旁邊開水喉的聲音亦能清晰可聽到,深夜好不容易於紛擾之中入睡,亦會被雨水擊打天花板的聲音嘈醒,骯髒環境亦惹來不少蛇蟲鼠蟻滋擾。春天潮濕,天花板不時漏水,偶爾令她濕疹發作,這個居所尚可為她遮風擋雨,但絕不是一個安穩的家。
附近垃圾收集處的氣味不時傳入屋內,陳女士指,常感家裡空氣污濁,儘管身處家裡,亦會戴着口罩。
「廚廁合一」無抽氣扇 兒子大便後繼續煮飯
何謂「劣質劏房」?陳女士的居所「廚廁合一」,沒有抽氣扇。她無奈道:「有次我喺度煮餸,啊仔話『媽咪,我要用廁所』,唉,你點講?你點做?」她隨即需要拉走所有廚具,待兒子用廁完畢再繼續使用煮飯。於她而言,此類天台屋根本不應存在:「住到真係有病,冇病都變有病。」
如果我早啲派去住嗰啲公屋,咁咪唔使多錢囉,咁政府咪唔使嘥咁多錢畀呢個租囉。
2016年,陳女士申請入住公屋,至今已輪候7年,去年起先後3次申請位於啟德、將軍澳、屯門的過渡性房屋,均未能成功。她指過渡性房屋位置偏遠,儘管能成功申請,她亦不欲遠離原本熟悉的社區,搬遷至新地方。「又唔係唔想搬,又真係好想搬,但係就係⋯⋯ 唉,唔想搬嚟搬去又係有一個情況。你問我,自己一個人都冇人幫手,朋友、親戚又冇乜。」
兒子趴在床頭做功課 慨嘆「冇晒童年」
長期屈居於狹小空間之內,其心理健康亦受影響,陳女士說,她經常感到心情低落,如患抑鬱。談及兒子,陳女士幾度哽咽。兒子剛升中學,目前兩母子同睡,做功課只能趴在床頭,從幼稚園到現在,都只能如此學習。她指兒子不時慨嘆「冇晒童年」,引述他說「我嘅童年就係咁樣,住喺度,扒係床度做功課寫字……冇得玩」。
社工:首要取締「劣質劏房」
劏房支援連線社工連瑋軒指,平台屋屬於僭建物,為不合格的住屋,大多以石棉物料搭建,對人體有害,單計觀塘區,至少有一成至兩成都是天台屋或平台屋,但往往因為租金較為便宜,不少人逼不得已,屈居於此。
他續指,過渡性房屋大多位處新界區,對於居在市區的劏房戶而言,都會有所猶豫;尤其是有小朋友的家庭,亦需考慮上學的問題。即使有部份過渡性房屋位處市區,但數量不足,極度「搶手」,令劏房戶申請出現困難。
他期望政府定義「劣質劏房」,可識別出以不合格物料建成、有倒塌危機,以及消防安全出現問題的建築,列為首要取締項目,並於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之中,優先撥一定比例的單位安置這些劏房戶。
劏房支援連線一直建議以樓宇負荷、臨時構築物狀況及設備、大廈管理及衛生條件、窗及渠管情況、消防安全等五大原則釐訂取締劏房的優先次序,提供不少於2萬個市區單位作取締劏房的安置用途,訂立取締劏房時間表,10年內將劏房數目減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