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擔憂劏房環境影響兒童發展 工聯會促放寬申請簡約公屋限制

撰文:馮子健
出版:更新:

本港約4萬多名18歲或以下青年及兒童住在劏房。工聯會今日(12日)推出「告別劏房 由兒童開始 2.0」研究報告,望聚焦解決「劣質劏房的定義」、「長居劏房對兒童的影響」、「如何吸引有兒童劏房戶搬入『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等問題。

他們建議放寬有兒童的劏房家庭須輪候公屋超過3年方能申請簡約公屋的限制,按計分制與供求狀況,讓更有需要的家庭優先入住簡約公屋。貧窮的兒童劏房家庭可以獲取一定的一筆過搬遷津貼,綜援家庭可以透過關愛基金或其它慈善計劃,申請一些家電和家具等。

劏房住戶擔心子女的成長受到影響。(資料圖片)

多數受訪者擔心子女成長受劏房環境影響

工聯會早前進行「不適切住屋環境對兒童⽣活影響調查」,截至本月10⽇共收到229份有效回應。調查顯示,就居住於不適切居所對家庭成員負面影響的各項描述,較多受訪者指「我很擔心子女的成長受到影響」、「我經常擔⼼居所周邊的衛生問題」。就「簡約公屋」興建地址,受訪者表示有興趣申請⼊住的地區,從⾼⾄低依次為九龍東、九龍西、新界西、新界東、香港島。

鄧家彪。(盧翊銘攝/資料圖片)

工聯會促定義劣質劏房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在樓宇結構、消防安全方面可參考屋宇署小冊子,若出現小冊子所載問題,例如在分間單位的出口安裝的門/鐵閘阻礙逃生途徑,又或分間單位不能通往樓宇的出口樓梯等,應定義為嚴重劣質劏房。

居住面積方面,建議將界線劃在統計處的劏房戶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水平,低於6平方米/65平方呎則為劣質劏房,低於公屋擠迫戶標準(5.5平方米/60平方呎),則為嚴重劣質劏房。

設施、環境衛生方面,建議以公屋、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能提供的設施為基準,對比一般居於適切住所家庭的狀況,若沒有獨立廁所或不能夠區分馬桶與淋浴區域,沒有獨立廚房(如有需要),或煮食設備放在睡房或廁所等地方,應視為劣質劏房。

促放寬申請簡約公屋的限制

工聯會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放寬有兒童的劏房家庭須輪候公屋超過3年方能申請簡約公屋的限制;貧窮的兒童劏房家庭可以獲取一定的一筆過搬遷津貼;教育局應該協助劏房搬遷往簡約公屋或過渡性房屋的兒童轉入新學校,並為經濟困難的搬遷家庭提供轉校津貼以購買新校服和教科書等。

他們又建議房屋署應承諾在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項目完結時,為合資格上樓的家庭做到無縫銜接編配公屋;為有條件項目增加「屋邨客廳」,提供社交及托管設施,吸引有兒童的劏房住戶搬入簡約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