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應急醫院增內視鏡、睡眠測試服務 放射科半年服務逾4000個案

撰文:洪芷菁
出版:更新:

河套應急醫院繼今年4月推出放射科服務後,醫管局計劃擴展服務至全港公立醫院病人,並將於今年12月開展超聲波造影服務,另外提供內視鏡服務,適合全港公立醫院有胃痛及胃酸倒流的病人,設立微生物化驗室以篩查多重耐藥性菌類,及增設睡眠測試服務,每星期提供40個測試名額。

另外,局方表示醫院的放射科服務在半年的總服務量達4,484個案,認為相當鼓舞,又預期至今年年底,共可完成6,000個電腦掃描及2,000個磁力共振掃描。

+1

12月開展超聲波造影服務

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間中央政府於落馬洲河套區援建「中央援港應急醫院」,繼今年4月推出「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提供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掃描服務後,醫院放射科於8月28日啟用第二部電腦掃描造影機,並計劃於12月起服務全港公立醫院病人,同時開展超聲波造影服務,每日可服務18名病人。

設內視鏡服務 適合胃痛及胃酸倒流病人

今年10月31日起,醫院將設立內視鏡檢驗部,提供內視鏡服務,逢周一至五早上9時至下午5時提供服務(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除外)。服務由新界東、新界西及九龍中醫院聯網的內視鏡診斷團隊協力提供,透過日間服務模式,集中處理非緊急個案。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內視鏡檢驗部部門主管葉偉文指,服務對象為18歲至70歲的非緊急的非住院病人,包括公立醫院家庭醫學部轉介個案、輪候超過6個月的專科門診非緊急個案,亦會邀請全港公立醫院的合適病人參與,屬自願性質。

他指內視鏡檢驗部設置先進的高解像度內視鏡系統,為患有胃痛及胃酸倒流的病人提供胃內視鏡檢查。他指這類病人在公立醫院一般輪候時間為1至2年,若參與計劃,有機會將輪候時間縮短至3個月。計劃試行期間,每周提供5個服務時段,每個時段為7至8名病人提供檢查,日後擬擴展至每星期10個服務時段。

他續指,病人的所有數據會儲存於醫管局臨床管理系統(CMS)內,供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閱覽,並由病人的所屬醫院繼續跟進個案。他補充指,不建議病人到醫院進行癌症、肝硬化後食道胃部靜脈曲張、貧血等篩查;行動不便或正服用薄血藥、通血管藥等的病人,應到其所屬聯網的醫院。

設微生物化驗室 篩查多重耐藥性菌類

此外,醫院將設立微生物化驗室,自10月3日其周一至六辦公時間,提供多重耐藥性菌類(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篩查,包括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及耐多藥鮑氏不動桿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的細菌鑑定、抗菌素敏感度測試及耐藥性基因測試。化驗室配備全自動微生物質譜檢測系統、全自動微生物鑑定藥敏分析儀及全自動醫用PCR分析系統。

新界東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周芷瑩指,微生物化驗服務今年10月至12月覆蓋新界東醫院聯網,預料每月服務量為2,500個樣本,檢測量可達到該聯網的4至5成,而明年1月至3月將擴展至新界西醫院聯網。自2024年4月起,服務再擴展至港島東醫院聯網,而每月服務量增加至6,000個樣本。

增睡眠測試服務 每星期提供40個測試名額

醫院亦增設睡眠測試服務,有10間配備獨立洗手間的單人房間,於10月31日起為全港公立醫院病人提供睡眠測試服務,由新界東醫院聯網護理團隊全程監察病人臨床情況。服務時間為周一至四,每日晚上8時至翌日早上8時,每星期提供40個測試名額。冼藝泉表示,服務適合有睡眠窒息症或睡眠時有鼻鼾聲的病人。

他又指會增加專車服務時間,包括夜間時段配合該服務。他補充,如病人有需要,醫院會提供輕便小吃及設食物自動售賣機,但不建議吃得太飽。

河套醫院服務期限最遲2026年結束

新界東醫院聯網臨床服務籌冼藝泉表示,放射科服務的每日服務量逐步增加,在推出半年後的總服務量達到4,484個案,電腦掃描佔3,266個,磁力共振佔1,218個,認為「相當鼓舞」。他表示,截至9月30日,參與先導計劃病人輪候時間有改善,如電腦掃描由123星期縮短至38星期,而磁力共振由122星期縮短至50星期。他又預期,至今年年底,共可完成6,000個電腦掃描及2,000個磁力共振掃描。

人手方面,冼藝泉指從各醫院聯網招募醫護人員,自願加入服務團隊,每日提供他們500元偏遠地區工作津貼。河套醫院的服務期限最遲至2026年結束,他表示醫院屬臨時性質,日後如何轉型將視乎政府藍圖,目前希望爭取時間應付龐大病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