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應急醫院啓用|醫管局轉作日間放射診斷試點 縮病人輪候時間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由中央援建的落馬洲河套區「中央援港應急醫院」一直處於備用狀態,終可大派用場。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今(24日)於網誌表示,即將展開的「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將會以中央援港應急醫院作為試點。
范鴻齡表示,新界東醫院聯網上個月起,已主動邀請部份合適病人到應急醫院接受放射科服務,下一步將會擴展至新界西醫院聯網,並逐步開始涵蓋其餘五個聯網。目前非緊急個案動輒要等候十多個月或更長,有病人表示,參與計劃可以縮短幾個月的輪候時間,也對院內環境和醫護服務也感到非常滿意。

范鴻齡指,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將是「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試點,檢查室設計亦極具心思,藍天白雲天花板讓病人躺在儀器上有如望著晴空。(醫管局 「Blog 147B」圖片)

范鴻齡:是時候提升非緊急服務質素 減病人輪候時間

范鴻齡表示,醫管局全力配合政府的復常措施,過往用於抗疫的人手、病床及資源已陸續調回原來崗位,照顧其他病人,並是時候急起直追,提升非緊急服務的質素,減少病人輪候時間。

他又提到,第五波疫情期間,中央政府於落馬洲河套區援建應急醫院,並命名為「中央援港應急醫院」,「隨着疫情過去,隔離病人數目大減,我們把握這個機會,好好善用資源,物盡其用,把國家送給我們的資源,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放射診斷服務目前要等十多個月

范鴻齡續說,放射診斷服務的需求非常殷切,一些非緊急個案動輒要等候十多個月,甚至可能更長時間,醫管局一直探索推行新的放射診斷日間服務模式的可行性,「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正正是我們推行試點計劃的大好契機。」

范鴻齡指,先導計劃的最大好處是大大節省輪候時間,例如一些非緊急個案,原本在公立醫院輪候放射診斷造影服務需時約十多個月,但假若選擇到應急醫院,輪候時間便能縮短,亦對於及早控制病情有莫大幫助。

▼2022年4月7日「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內部曝光▼

+2
由中央援建的落馬洲河套區「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將用於「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資料圖片)

醫管局上月開始邀新界東聯網部份合適病人率先使用

醫管局即將展開「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因應中央援港應急醫院位處新界東,先導計劃首階段會先在新界東醫院聯網試點推行。他說,上個月開始,新界東醫院聯網已主動邀請部分合適的病人,到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接受放射科服務,包括腦部、胸腔、腹部等的電腦掃描造影,以及脊柱、肩部、膝部等的磁力共振掃描造影。醫院會陸續去信合適病人,查詢他們的意願,再為有意的患者安排前往應急醫院接受放射科服務。

免費專車接載病人來往應急醫院與上水港鐵站

他又提及視察應急醫院的情況。應急醫院設有免費接載,來往上水港鐵站,檢查室設計亦極具心思,藍天白雲天花板讓病人躺在儀器上有如望著晴空。他又引述一位參與計劃的市民曾先生指,很高興參與計劃可以縮短幾個月的輪候時間,他對院內環境和醫護服務也感到非常滿意。

先導計劃於新界東醫院聯網展開後,下一步會擴展至新界西醫院聯網,范鴻齡指,期望其後逐步開始涵蓋其餘五個聯網,惠及更多病人。他又特別提到,受到人手不足限制,難以全面開展計劃,「我們除了善用硬件資源外,亦會多管齊下『搶人才』,增加人手,以紓緩服務壓力。」

翻查資料顯示,中央援建的落馬洲河套區「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於去年4月時已完工交付,惟其後一直未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