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共治計劃|政府曾推類似計劃惟參加者少 專員:涉多因素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政府自2017年開始制訂「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上周一(19日)終正式出爐,當中包括會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病共治計劃。翻查資料,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亦曾推出類似計劃,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回應時承認,參與計劃的市民不多,但認為此或涉多項因素,不同意是代表市民不想參與相關計劃。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亦會推出「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彭飛舟表示,未來有意向加強家庭醫生的培訓計劃,當中包括設立兩級制,分開基本訓練及專科訓練,如醫生選擇參與專科訓練將可以參與更多政府的資助計劃。

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認為,現時加入成為《基層醫療指南》提供服務者約有2,600名醫生,認為主要是其宣傳問題令到參加人數不多。他又指,仍要看其慢性病共治計劃細節才可以估計會否吸引到更多醫生加入《基層醫療名冊》,但自己則建議可參考流感針的資助計劃形式。

+4

政府目標於明年年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由策略採購統籌處採購服務,資助45歲或以上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到家庭醫生管理健康等私營醫療服務界別,診斷和管理慢性疾病。翻查資料,上任政府亦曾在去年底於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推出類似計劃,為初次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康健中心會員透過地區網絡醫生提供受資助的醫療服務,以進一步協助巿民加強慢性疾病的管理,從而分擔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彭飛舟回應時承認,參與該計劃的市民不多,但認為該計劃只是測試形式,認為參與度不高或涉多項因素,如參與計劃的程序,市民要自行到不同地點驗血及看醫生,故不同意計劃參與度低,等如表市民不想參與相關計劃。他又指,未來會探討如何簡化計劃,以方便市民參加,但如何改善則仍在計劃中。

至於資助額方面,政府早前曾表示期望可以資助一半醫療費以吸引市民參加。彭飛舟表示,實際的資助的形式及金額要再與業界相討,包括是否一次過每年資助特定金額及會否規定家庭醫生要提供多少次診症等。有人憂慮有資助服務後家庭醫生的會診費或會加價,彭飛舟認為,此要視乎策略採購統籌處會如何買服務。

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指,未來有意向加強家庭醫生的培訓計劃,當中包括設立兩級制,分開基本訓練及專科訓練,如醫生選擇參與專科訓練可以有參與更多政府的資助計劃。(廖雁雄攝)

被問到為何不資助所有醫療費,彭飛舟認為,市民亦有責任投資管理自己的健康,「全部資助係咪一定好呢?我都有少少懷疑。」他又指,當局未來亦會設社區藥物名冊,透過加大購買力減低藥物價錢,惟相關計劃未必可以與慢性疾病共治計劃共同推行。

私家醫生要參與慢性疾病共治計劃必須加入《基層醫療名冊》,彭飛舟表示,本港有約15,000名醫生,當中有5,000至6,000名醫生正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相信會有約2,600名醫生加入名冊。不過,翻查資料,現時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僅有45個醫生加入慢性疾病計劃諮詢及診症,他表示在推出慢性疾病共治計劃後,估計在金錢資助下會吸引到醫生參與,「初頭可能好抗拒,但當佢習慣咗就會覺得都唔係好困難。」

他又指,現時政府對於私家醫生如何看診的理解不多,故會透過採購服務時了解私家醫生對慢性疾病共治計劃看法,但強調會監管私家醫生提供服務的情況,如為病人準時抽一次血等。他表示,未來有意向加強與家庭醫學專科合作,設立更多家庭醫生的培訓計劃,當中包括設立兩級制,分開基本訓練及專科訓練,如醫生選擇參與專科訓練可以有參與更多政府的資助計劃。

醫學會副會長、家庭醫生鄭志文認為,仍要看其慢性病共治計劃細節才可以估計會否吸引到更多醫生加入《基層醫療名冊》。(資料圖片)

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認為,現時加入成為《基層醫療指南》提供服務者約有2,600名醫生,認為主要是其宣傳問題令到參加人數不多。他又指,仍要看其慢性病共治計劃細節才可以估計會否吸引到更多醫生加入《基層醫療名冊》,但自己則建議可參考流感針的資助計劃形式。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一定會加入計劃,但自己亦有聽到有醫生認為平時已十分忙碌故未必加入《基層醫療名冊》。他指,自己看症亦有發現不少慢性病前期患者,惟最後僅會有一半患者決定留在私營醫療看症,其餘則轉投醫管局求診,故認為資助計劃要令市民認為私營醫療看症亦是「平、靚、正」,才可吸引到市民。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連瑋翹認為,現時慢性病共治計劃的定位尷尬,應加強其貧窮面向。(資料圖片/曾鳳婷攝)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則認為,現時慢性病共治計劃的定位尷尬,「有中央肥胖、大機會有糖尿病但唔關心自己健康嘅人唔做,果個周身病一有咩事就去急症室嘅人又唔做」,反而去資助一些有經濟能力及關心自己健康的市民。他續指,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應加強其貧窮面向,加強找一些慢性病風險的人士,以管理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