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藍圖︱李夏茵指讓市民多個選擇 倡說服家庭醫生加入計劃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政府昨(20日)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計劃明年第二至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及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長遠可減輕醫院壓力,同時亦可讓有能力的市民有多一個選擇。而計劃預料計劃屬於資助性質,當局仍在商討金額等細節,相信政府會資助大約一半,並會設有上限,而名額則不設上限。

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則認為過去未見私家醫生可以有一個好強的聯繫網絡,計劃將可以作一個緊密聯繫,在有需要支援家庭醫生,互相有聯絡。

▼12月19日 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8

料至2039年三個人便有一人是長者並患慢性病

李夏茵今在電台節目時表示,預計在2039年三個人當中便有一個是長者並患有慢性病,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概念及「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長遠可減輕醫院壓力,而本港最多的慢性病是糖尿病及血壓高,佔大約六成,計劃則可以篩查的方式,找出未發現的病人,並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她又指出,高危市民可以在社區健康中心進行健康評估,並在《基層醫療名冊》中選擇家庭醫生跟進病情,相信有助加強對市民的保障。

共同治理計劃屬資助性質 家庭醫生未加入名冊得不到資助

李夏茵又指共同治理計劃屬於資助性質,當局仍在商討金額等細節,相信政府會資助大約一半,並會設有上限,不過她亦提到如家庭醫生未加入名冊便得不到資助,提議市民可以說服自己的家庭醫生加入計劃。

她指將會參考以往公私營合作計劃的方式,將會在明年第一至第二季再作公布,她解釋醫療體系的成本及開支是一個挑戰,公營機構是高度補貼是一個安全網,有需要的市民仍可使用公營醫療,而有能力的市民則可有多一個選擇,而計劃亦不會設限額,因主要目的是要篩查出未曾知道自己有病的市民。

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則認為各區都有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將資源分散在市區不同的地方,提到過去未見私家醫生可以有一個好強的聯繫網絡,計劃將可以作一個緊密聯繫,在有需要支援家庭醫生,互相有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