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誤解:未必與重症相關 無症狀患者亦有機會出事
本港第五波疫情已累計超過120萬宗陽性個案。儘管疫情持續緩和,每日確診數字回落至三位數,但各種新冠肺炎引致的後遺症卻逐漸浮現,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大灣區醫療協進會、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盧志偉醫生
新冠長期症狀「長新冠」也稱為2019冠狀病毒病長期综合症(chronic COVID 19 syndrome),或稱新冠感染後急性後遺症(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 10月公布的臨牀定義,新冠長期症狀通常在染疫後三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兩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症狀持續數周、數月甚至長達一年。
「長新冠」是一系列在急性感染新冠病毒出現的症狀,當中可涉及身體多個系統。其主要症狀包括疲乏、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又稱「腦霧」)和肌肉疼痛。另外,較常見的持續症狀,包括呼吸急促、發冷、身體疼痛、頭痛、關節痛、胸痛、咳嗽和持續的味覺或嗅覺喪失等。
由於長新冠的病徵比較籠統,不能單靠抽血、檢查等客觀指標去量度。故此,世界各地的相關研究都出現不同數據或分析,影響準確程度。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大約10-20% 的急性新冠感染患者在感染後會有數周至數月的延後症狀。有本地醫學院研究發現,本港每4名康復者中就有3人受長新冠困擾,可見長新冠將對醫療及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情況不容忽視。
長新冠其實並不是由病毒直接造成,而是當新冠病毒入侵身體後,對不同器官包括腦、心臟、肺部、腸道等造成損害。
病毒在破壞過程中,可透過刺激免疫系統,觸發身體出現持續炎症,造成延伸的症狀。長新冠未必跟感染後是否出現重症有關,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皆有可能患上。
對於長新冠,目前的治療方案主要是針對患者特定的症狀進行護理。例如有嗅覺受損的病人,經過維他命A 及香薰治療後,部分嗅覺可望回復。
紓緩長新冠症狀不能單靠藥物,要通過一些復康治療。如因新冠病毒以致肺功能受損,可由專科醫生和物理治療師制訂康復計劃,做針對肺部的運動。
要預防長新冠,最有效方法是預防感染。除了戴口罩、保持個人衛生、落實社交距離外,接種疫苗是最重要的一環。完成接種疫苗,不但可以減低感染風險;一旦被感染,已接種疫苗人士的病毒量高企時間較短,對身體的破壞亦相對有限,出現後遺症的風險自然減低。作息定時、足夠運動、均衡飲食都可增強免疫力,將病毒盡快清除,加快身體自行修復能力,有助減少新冠後遺症。
新冠病毒僅在 2019 年底才出現,2020年初開始全球大流行,大部分關於長新冠的研究也屬早期。市民應注意癒後身心狀况,及早求醫以改善後遺症, 勿讓其成為另類的長期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