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被拆】青山易改 為紅樓革命史尋証 孫中山與妾定情之地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青山紅樓,有人稱之為「革命遺址」,對於孫中山曾否到過紅樓,卻眾說紛紜。
長春社搜集多份資料,力證紅樓歷史當中有孫中山的足跡,其中他與側室陳粹芬曾居於紅樓一說,並非孤證,兩份由陳粹芬親述,並由其親近之人所撰的憶錄,述孫陳初見、相伴於紅樓。「當年革命青年來樓見中山先生時多在夜間乘小船來的。」陳粹芬答。

一級歷史建築物青山紅樓,早前面臨清拆風波。(資料圖片)

孫中山的側室陳粹芬,或作瑞芬,又名香菱,人稱四姑娘,反清同志間喚她作陳四姑。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介紹兩篇文章,皆是陳粹芬提及與孫中山,於那座紅磚樓房裡的回憶,分別由陳粹芬女婿孫乾的學生李以劻,及由孫乾長子、即陳粹芬外孫孫必勝所撰。

陳粹芬孫︰二人初見於紅樓

孫必勝自1939由父母從意大利帶返港後,便隨陳粹芬同住,直至陳粹芬於1962年去世前,也由孫必勝陪伴。孫必勝撰寫的《我的曾祖父孫眉》於2011年出版,當中收錄了一篇《我的外祖母阿太陳粹芬》,較少人論及。

孫必勝記述,他的「阿太」與孫中山初見,是在屯門紅樓基督教堂(屬美國紀慎會),由陳少白介紹認識,被孫中山要「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的領袖魅力吸引,二人不久成為革命伴侶。

孫中山(右)與側室陳粹芬合照。(圖截自孫必勝《我的曾祖父孫眉》)

李少文補充謂,陳粹芬的出生地是屯門,加上孫必勝的憶錄,雖較難證明上述教堂是否即是「紅樓」,估計是教會租借了紅樓用作聚會,但無疑屯門的地理位置有其重要性。再拼合另一篇由李以劻所載文章,就有更清晰畫面,可信紅樓是孫陳同居所。

稱紅樓是陳粹芬故居

按李以劻所記,他於1933年曾親到紅樓,稱那是陳粹芬的故居,後於1942年7月在廣東韶關和陳粹芬見面會談,請她將這一段紅樓故事談談。相隔約半世紀,李以劻於1993年8月回憶寫成《晉見革命英孫陳粹芬夫人記》,收於《傳記文學》第三十六卷。不過,有質疑指年代遠去,所記之事未必準繩。

當時陳粹芬答︰「紅樓距屯門不遠,當年靠海邊,填海後已離海邊一里許,當年革命青年來樓見中山先生時多在夜間乘小船來的。」二人在紅樓租屋住下,策劃傾覆的工作。陳粹芬還憶述,「這一年中山已二十六歲,在西醫書院尚有一年才畢業,中山的長子阿科則是在這一出世的。」

李以劻並加註,指「紅樓乃私人住宅」,港府未將之列入古蹟,因該樓主人早死,只有其後人間中從英國回港收租,變得有些荒蕪,但他年年前往憑弔,慶幸有革命老人為該處捐款,改建成中山公園,並由孫中山長孫孫治平題園名。

其中有兩篇文章指認孫中山寓居紅樓的證據。(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推算孫陳居於紅樓約1年

李少文分析兩篇文章後,解釋使人生疑的兩點,包括當中所記陳孫二人年齡,如孫必勝說孫陳二人見面是於1892年,而李以劻記陳粹芬言「年十九」初見孫中山。李少文考證過,該年代的人多用「虛歲」,較現今通用的「周歲」計多一至兩歲;而且比起數字,陳粹芬在李以劻一文中,清楚說到當時孫中山離醫科畢業尚有一年,亦是其長子孫科出生之年,核對史實,孫陳應在1891年初見,其時孫中山正值25歲,陳粹芬芳齡17。翌年,孫中山到澳門行醫,陳粹芬跟隨。以此推算,孫陳在紅樓最多居住過約1年時間。

另一點是,李以劻引述陳粹芬指,陳少白、尢列、陸皓東、馮自由和鄭士良都到過紅樓。李少文指出,於1891、1892年間,馮自由年約9歲,尚在日本,孫陳應是於1895年逃到日本後才與對方認識。李少文推測,或者陳粹芬暮年憶述,把時空混淆了。

紅樓與孫中山的關連,是否革命起源地等,議論紛紛,李少文另有見解。他認為,兩篇文都是由作者依據第一手資料所撰,轉述的是陳粹芬親言,即使她記錯年齡這等事,實不足為奇,但和心愛的人於何處初相識,於何處同居這等刻骨銘心之事,則不可能記錯。

相信孫中山與同志曾聚紅樓

而於1895年,興中會行動之際,陳粹芬居於澳門,故紅樓不可能成為實際指示行動的中心。不過,李少文認為,孫必勝和李以劻的文章均指出,香港興中會是以「紅樓諸友」為核心,雖陳粹芬所言,紅樓是「民主革命的搖籃」或有點言過其實,但種種千絲萬縷,相信孫中山與同志曾聚紅樓,研討其政治藍圖,是去史事不遠。

青山紅樓佇於農野中歷盡風雨,沒有被百年歲月摧毀,卻難敵推土機,現雖獲暫列古蹟,但能否永久保存仍待古諮會一個決定。「紅樓是以紅磚砌成而得名,這個地方乃民主革命的搖籃,中山賃居於此地時……」陳粹芬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