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螺洞重建濕地 油菜花田變生態池塘 盧氏小樹蛙現人工沼澤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2016年沙螺洞一片黃澄澄的油菜花田,吸引不少市民到訪「打卡」拍照。不過黃金花海背後,卻隱藏當地保育問題,濕地生態恐受破壞。
大埔沙螺洞有「蜻蜓天堂」美譽,從前農業昌盛,梯田處處,濕地孕育多元生態,其生態重要性更全港排行第二。在保育與發展的矛盾衝突下,保育工作一直拖延,直至近年政府以換地形式,解決當中爭議,並由環保團體開展保育。
事隔4年的沙螺洞,當年油菜花田位置,已闢成生態池塘,孕育約20種植物,蜻蜓、幼蛙等亦棲息於此。環團綠色力量表示,油菜花田為旱地植物,破壞當地濕地生態;現時則利用地利優勢,重建濕地,蜻蜓數量較之前兩倍,一些已失蹤多時品種,如紅蜻、黃翅蜻,亦重臨沙螺洞;更一度發現瀕危的盧氏小樹蛙。

+6

2017年政府原則上同意以非原址換地方式,換取沙螺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所屬私人土地,2018年4月起由綠色力量開展保育,計劃現階段由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贊助。

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表示,計劃涵蓋範圍約11.5公頃,主要包括張屋村及李屋村範圍內的私人土地,包括濕地、棄耕農地等,其中約9公頃土地,主要採取粗放式管理,如防止、清除入侵性植物;另外約2公頃則為集約式管理,當中包括0.5公頃的生態池塘、1.3公頃的人工沼澤,另外亦推行有機耕種。

+1

過往沙螺洞生態多次受到破壞,單家驊表示,由於該處有偌大田野,吸引不少越野車愛好者,結果除了植物被毀,過去農民的水利設施都受損,現時已於該處安裝監視攝像機及增設警示牌,防止越野車駛入,近年已成功驅趕越野車3次。

除人為的直接破壞,單家驊表示,沙螺洞過往因多次受人為干擾,結果令外來入侵性植物擴散,如五爪金龍、薇甘菊等。他續指,該類植物較易大量生長,消耗水資源,更扼殺原生植物生存空間,因此需每季定期清除。

+5

2016年沙螺洞的油菜花田,曾吸引不少市民拍照。重回同一地點,現已興建成生態池塘,旁邊為人工沼澤。單家驊表示,該處從前梯田處處,種植水稻為主,然而油菜花屬旱性植物,種植時破壞原有生態特質,於是向城規會申請,在該處闢建生態池塘、人工沼澤,去年終獲批。今年完成工程,大致保留梯田結構,修復原有水溝,並成功在5月儲水。

保育後曾現瀕危盧氏小樹蛙

單家驊指,生態池塘分深淺區,空間感較大,最深達50厘米,目標全年儲水;人工沼澤則間歇性儲水。他表示,透過移植、插枝等種植了約20種沙螺洞原有的濕地植物;而兩個不同的生態環境,適合不同品種動物棲息。

根據綠色力量的調查,池塘及沼澤完成後,蜻蜓數量增2倍,現時平均每次調查都有15隻;物種亦由之前不足1.5種,增至逾5種。另外,一些長期沒有記錄的蜻蜓,如黃翅蜻、紅蜻等亦重現;而且更一度於沼澤發現瀕危的盧氏小樹蛙。

單家驊表示,原本計劃開辦導賞團,惟疫情影響下,暫時仍未能成團,未來希望發掘更多具潛力的生態環境,並維持現有環境及設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