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遭村民人肉阻擋推土機 環團盼兩年內提高沙螺洞生態價值

撰文:廖俊升
出版:更新:

享譽「蜻蜓天堂」的大埔沙螺洞自90年代開始便存在保育爭議,發展商、環保團體與村民之間就當地保育與使用權互相角力,主理當地復育工作的綠色力量,更在保育工程之中面對村民阻力,日前一度有村民以身驅阻擋推土機。究竟保育計劃的理念是什麼?環保團體則認為保育全是為了提升當地的生態價值。

位於大埔九龍坑山與黃嶺之間的沙螺洞擁有一片綠野,更因有不同品種蜻蜓在該處聚居而享負「蜻蜓天堂」的美譽。然而約在70年代,沙螺洞的農民陸續遷離,田地慘遭荒廢,80年代有發展商開始收購該處土地以發展高爾夫球場及住宅,遭環團反對,隨之引起了保育的討論。去年政府宣布以非原址換地方式保育沙螺洞,發展商於大埔船灣的修復堆填區興建高球場,沙螺洞的私人土地則由政府接管。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於今年4月通過《沙螺洞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2018-2020》的管理協議,由綠色力量負責當地復育工作。

然而保育計劃卻遭不少當地村民反對,有村民表示,發展商在40年前承諾於新地點興建樓高三層、每層700呎,一共160間的丁屋,但在2004年反口變成僅賠償150萬元「裝修費」,並由村長代村民簽名,結果惹來一眾村民憤怒。日前綠色力量打算入村進行保育工程,期間有村民坐上工程車輛,以身驅阻擋車輛運行,又指責環團與發展商勾結。

曾有居民阻擋工程車輛進入保育範圍工作(綠色力量提供/資料圖片)

各方縱有不同的意見,綠色力量仍肯定保育的必要性,期望在兩年內,提高當地的生態價值。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對《香港01》表示,他們在今年4月開始進行管理協議,更獲款800多萬進行沙螺洞的保育工作,期望用兩年時間提升沙螺洞的主要位置(Main Area )的生態價值。他直言,以前沙螺洞主要是濕地,但經過荒廢、管理失當及人為破壞,近20年來沙螺洞的客觀生態價值下降得特別快。

面對種種破壞,沙螺洞的生態環境也不復從前。單家驊舉例指,以前沙螺洞有很多不同品種的蜻蜓,但如今已有下跌趨勢;此外在60年代,沙螺洞有很多米田及濕地,但後來大部份村民遷出,農田停止運作,濕地面積也大幅縮減,淡水魚和兩棲物種的數量亦有所下跌。

自農民遷出,沙螺洞也日漸荒廢。(綠色力量提供)

被問到沙螺洞受到何種破壞,單家驊透露,曾經有人在沙螺洞進行不同的土地利用,與保育理念相違背,例如在2016年有人在沙螺洞的濕地種植旱地植物油菜花,此舉加速了土地旱化,也曾經有人駕駛剷泥車,登上田地作惡意破壞,他表示有關舉措無疑是令沙螺洞的生態價值大大降低的原因。因此他認為有必要推行有關計劃,以保護當地生態環境,提高其生態價值。

沙螺洞山明水秀,綠色力量冀透過保育計劃,提升其生態價值。(綠色力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