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科修訂被指避教六四 教育局撰文否認

撰文:周婷 廖潔然
出版:更新:

教育局就初中史科課程修訂展開諮詢,有意見批評修訂避開爭議事件如六四、六七暴動等,又批評課程著重興盛、少談衰亡。
教育局今日(2日)未有派代表出席討論相關題目的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但卻上載長逾1300字「政策正面睇」文章反駁,指課程指引雖然沒有列出「六四」,但各家出版社一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與外交」部分有所說明;文章又否認少談衰亡,指講及中史上的「治與興」,必以上一朝代的「亂與衰」為背景。
中史科教師麥宇翰認為,不可靠「一朝興」來帶出「前朝衰」,因一個朝代盛極、亦會帶來自身衰敗,每朝每代應獨立看待。

有歷史科老師指,整體卷一及卷二題目基本上不難,題目「大路」,相信今屆考生容易取得合格分數。(資料圖片)

教育局今日(2日)上載一篇《修訂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正面睇》,反駁前線教師及教育界批評。

「以國家歷史發展為主線」

有意見認為當局刻意刪去「六七暴動」、公屋改革、「六四事件」等重要歷史事件,使香港發展的歷程,成為中國歷史的附庸。對此,教育局反駁指「中史課程自然以國家歷史發展為主線」,又指歷史科的建議範圍亦包括香港史,相關課題會在兩科適當分工,避免重複。

當局又指出,現時出版商的教科書,在共和國的內政與外交部分、已涵蓋「六四事件」,並強調現時中史及歷史兩科的諮詢文件,主要就課程架構、大綱等修訂方向收集意見,待第二次諮詢時,自會提供所有課題供教師參考。

否認高舉盛世

至於有意見批評修訂課程只強調盛世、民族融和,刻意減省國家衰落、人民起義部分。教育局回應時否認高舉盛世,修訂旨在為學生提供完整、全面課程,同時兼顧實際課節的限制,又歸咎於舊課程內容繁多,故須整合、提煉國史的精華,聲言是「符合常理的處理方法」。

教育局又認為,在中國歷史講及「治與興」,必會以上一個朝代的「亂與衰」為背景,例如探討明朝的建立,必然會論及元代的衰亡;若教授每個朝代的治亂興衰和當中人物,將「重複課程時課節不足的老問題」。

中史科老師麥宇翰(右一)認為,治亂興衰不可靠講「一朝興」來帶出「前朝衰」,應每朝每代獨立看待。左起為教評會執委黃家樑、主席蔡國光及副主席何漢權。(廖潔然攝)

教評會:初中中史定位不清

不過,中史科教師麥宇翰不認同教育局《正面睇》文章的觀點,認為不可靠「一朝興」來帶出「前朝衰」,因一個朝代盛極、亦會帶來自身衰敗,每朝每代應獨立看待。教育評議會執委黃家樑亦坦言,「愛國都要知其衰敗」,令學生有改變的期望,才能造就完整的國民意識。

此外,教評會亦批評修訂課程未能解決初中中史科定位不清的老問題,認為改革重點為恢復中史在初中獨立成科。教評會亦指出,舊有課程本已經常出現「教唔晒」,如新修訂仍不強制中史獨立成科、加上大增文化部分,料將來教學將進一步要「大開快車」,學生「可能連岳飛係邊個都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