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論壇】陸瀚民:社區對話要貼地 林鄭聽過《肥媽有話兒》嗎?

撰文:政論投稿
出版:更新:

政府首場「社區對話」即將上映。很多批評是次對話「淪為公關show」﹔特首日前指「雙方若有兩小時坦誠對話,已算是成功」。老實說,各大報章網上留言早已充斥各方民意﹔或到連儂牆抄寫一番,也可明白訴求﹔根本無須以此形式搜集意見。
因此,「社區對話」的真正目標,應是運用這場合,實時向全香港以至全地球人類,直播特首與公眾面談,展現香港特區政府在一場社會大風波之後的氣魄和智慧解難。是次重點,就是令市民消氣降溫,顧存公眾感受,展現領袖風範,也就是一場公關show了。公關不是易事,可是連公關show也做不好,那談何有效管治呢? 如果特首和官員們可以思考以下三個問題,也許距離公關「good show」近一點點。
撰文:前公共事務顧問  陸瀚民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宣布會建構對話平台,走入社區與各階層公開對話。(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您們是一場諮詢會還是一場對話?

公關從正面來說,就是彰顯美好一面﹔在危機管理時則戲言「公關只能將一舊屎包裝成冇咁臭,而不能改變事情本質」。傳統諮詢會(town hall meeting)是單向聆聽,對話則是你來我往。現在預見的議題離不開「五大訴求、止暴制亂、房屋土地、經濟民生、政制改革」﹔當中五大訴求、警方爭議更是必答題。既然已知事情本質﹔在雙向對話中,政府對公眾的回應,就不應停留在noted with thanks﹔而要準備包含實質轉變,講述將會多做甚麼,解釋政府難處,體現官員坦誠。

對話從來不限於時間場地。可是,一切的街頭肢體衝突,其實也是政府與民間的另類「交流」﹔限制是次參與者攜帶物品,亦是觀感的一部份。再者,政府更必須思考當天的秩序安排﹔萬一要防暴開路入場,TG掩護離開,更是失敗中的失敗。因此,事前的政治聯絡,必不可少。

林鄭月娥首場社區對話將於周四晚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附近一帶學校及社福機構嚴以陣以待。(資料圖片)

您們聽過「campaign in poetry, govern in prose」嗎?

特首曾表示「以誠懇、謙卑態度聆聽市民的意見和訴求」。可是,是次重點不只在聆聽,而在傳意。微觀地看,在整個面談中,採取甚麼精神面貌、如何運用語調、避免甚麼字眼,humble pie也必不可少,以達至「誠懇、謙卑態度」。在整個反修例風波中,政府由傳媒回答至新聞稿,一向只是機械式的臚例要點、條例程序、執法的合理性等等極度冰冷及技術性的用字﹔又或是不停重複回應口徑(lines-to-take)。最突出例子莫過於李家超當日出來解釋條例,天天也用上「罪類」這非「常用字」﹔單憑廣東話發音亦摸不著頭腦﹔對公眾來說更是外星語言,無法理解。

Hillary Clinton曾在公開演說說過「campaign in poetry, govern in prose」(前紐約州長Mario Cuomo,1985)。現在的社區對話,就是一場社會復和的campaign了。這就是將一些久經邏輯理性訓練的行政官員,轉瞬化身為七步成詩(poetry)的政治家﹔脫口說的不是統計分析、行政程序﹔而是用上激勵人心、躊躇滿志的言語。速成地,可能她的團隊可以為她準備一本「金句簿」傍身。其實這方法也常用於不同辯論場合。

肥媽希望與會人士能夠日後向警察舉起姆指「畀Like」。(01直播)

您們活在另一平行時空嗎?

近來一些高官賢達的言論,反映了他們對運動圈子的無法理解。速成方法就是要惡補對運動圈子的辭彙和軼事。除了是他們的思維模式、訴求關注等事實(hard-fact),更要用軟技術(soft-skill)表達對不同圈子的了解。政府對建制的思維會比較熟練。然而,以小見大,在運動圈子中,早已演化出自己的溝通平台(Telegram)、自己的做法共識(四不)﹔當中的諷刺作品更是廣泛流傳﹕由運動之初的「唔好搞我後面」emoji,到近來的《肥媽有話兒》、「叉雞飯凍檸茶」短片﹔您們知道是甚麼背景嗎? 知道背後的深層矛盾嗎?

政治事情,政治解決,就要用上政治語言﹔這要依靠良好的傳意技巧,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公關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都係嗰句﹕連公關show都做不好,那談何有效管治呢?

(文章內容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