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政策論壇】陸瀚民:認清三大矛盾 才會有意義對話
政府終於就五大訴求有所讓步。可惜,由修訂逃犯條例延伸的暴力衝突已有三月之久,風波更將公民社會與公權力的對立問題聚焦起來。縱使政府將會嘗試開展對話,不過社會明顯未達開展溝通的氣氛。在「缺一不可」的氣氛下,要解決現在社會上的燥動,凝造有意義的對話,就必須認清是次風波掀起的三個矛盾。
撰文:陸瀚民 前公共事務顧問
首先,警民矛盾。公民社會一向關注警權問題。是次風波中,激烈示威者對警方極端敵視,更開始主動攻擊警員警署。在71闖入立法會時,絕大部份和理非仍會譴責。將和理非推向激烈示威者行埋一齊,主要分水嶺就是721元朗白衣人事件﹔警方及後在不同衝突執法時使用的武力,亦明顯超出市民的一般認知及接受程度。街頭衝突只會令市民對警方負評不斷,加深激烈示威者與警方的仇恨,導致下一波更嚴重衝突。要剎停雪球效應,政府必須以武力以外的方法執法,減少警民街頭衝突。
第二,階級矛盾。有人會問,中央已經給了很多惠港政策,為甚麼香港人還不滿足? 其實,不少市民,特別是青年人覺得,他們根本沒有直接受惠於香港甚至國家經濟發展紅利。舉個例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體上只會直接受惠於老闆階級,他們也是具備一定資本與獨特技術的階層,當中包括大企業老闆和start-up年青個體戶。雖然坊間有大量大灣區青年活動、實習計劃,但大多是體驗式項目,對學業就業置業沒大幫助。就算有青年願意跑去大灣區打工,工資也不會比香港有優勢。因此,對部份年青人來說,用「攬炒」方法推倒現行經濟結構,他們才覺得有所謂的「希望」。
第三,兩制矛盾。是次風波引發社會對2047年五十年不變的思考。有十多廿歲的青年人覺得,一國兩制在2047年後就會變回一國一制。那個時候,他們正值40多50歲的事業收成期。變回「一制」,他們認為會嚴重影響社會和生活質量。另外,他們認為,阻止開展討論2047問題的皆為父輩社會人士,其目的是為了維護現時由一國兩制為他們帶來的眼前利益﹔不過,到2047年的未來,這些人大多退休甚至死去。他們口中的「重奪未來」,大概就是這意思。因此,有人希望將風波延伸出來的激烈情緒轉化成衝突,將社會情況推至極端,從而迫社會展開2047的討論,並將那些父輩社會人士拉進這個討論當中,也就是他們口中「攬炒」的其中一個方法。
政府如果要展開對話,就必須認清以上三個矛盾,也就是包含了情緒、民生和政治下產生的矛盾。認清本質,才可以發生有意義對話。
(文章內容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