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奴最痛負資產 半世紀按揭花款多 二按120%按仲有按上按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港人為一個安居之所,花光畢生積蓄追逐方寸之地,過去幾十年,更要經歷樓市風高浪急大起大落之苦,其中催生樓奴的樓宇按揭措施,亦恍如一把雙刃劍,讓不少人圓夢上車置業成家立室,但1997年一場亞洲金融風暴,也令十萬人因資不抵債淪為負資產,銀行體系亦受重創。
汲取過去慘痛教訓,自2009年起,政府與金管局逐步加強壓力測試及收緊按揭限制,為市民及銀行設下安全網,惟樓價飛升,發展商「見招拆招」推出極高成數二按破解金管局防線,誘使更多樓奴加入追逐磚頭的遊戲,亦為樓市帶來爆煲的隱憂……

隨着物業成交及轉按數量減少,銀行的樓宇按揭業務生意正逐步萎縮。(資料圖片)
當時(90年代)一層樓值100萬,付20萬元首期,不久升值至200萬,賺得的資金足夠應付買多3個單位的首期,結果不少人就這樣「樓疊樓」投資。
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 梁理中

樓宇按揭幾乎與所有買樓人士息息相關,對用家而言,它可是一條上車捷徑,讓人提早安居樂業;對於炒家,它可「以小博大」,90年代樓市泡沫,不少人看中九成甚至九成半的高成數按揭優勢,圖搵快錢,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梁理中憶述:「當時一層樓值100萬,付20萬元首期,不久升值至200萬,賺得的資金足夠應付買多3個單位的首期,結果不少人就這樣『樓疊樓』投資。」

牛頭角淘大花園於03年沙士時,樓價跌至史無前例的低位,平均呎價僅千餘元。(資料圖片)

金融風暴後 負資產遍地

惟樓市逆轉,在97年10月至98年10月,短短一年間樓價急挫近五成,不少業主霎時淪為「負資產」(物業市值低於尚未清還的樓按借貸) ,一個單位資不抵債尚且可勒緊褲頭,但同時「孭住幾層樓」,連同其他私人借貸,加上銀行開始「Call Loan」(要求借款人提早還款),猶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結果是銀主盤遍地開花,負資產業主「跳樓」、「燒炭」新聞時有發生,樓市更展開長達6年的跌勢,於03年負資產更錄得逾10萬宗。

樓價飛升 超越通脹薪酬加幅

為免重蹈覆轍,金管局自2009年至2015年間合共推出 7 輪風險管理措施,包括收窄各類銀碼的住宅按揭成數上限、規定按揭貸款年期上限劃一30年、收緊利率壓力測試下的供款與入息比率等,並首度將按揭限制,伸延至非住宅物業,旨在提高置業門檻以淘汰實力不足的買家,保護銀行體系及遏抑炒風。

有見上車需求強勁,發展商近年紛紛推二三百萬元的劏盤,再配以高成數二按優惠,吸引資金非充裕的年輕客群。(資料圖片)

不過,近幾年的樓價尤如脫韁野馬持續颷升,升幅更超出通脹及薪酬加幅水平,市民連負擔首期亦遇上困難,年輕人即使不去旅行亦大嘆「上唔到車」,社會更出現大學生未畢業已搶先排隊輪公屋、「婚後分居」(結婚後各自與家人居住) 或「成功需父幹 」(靠父母支持首期) 等現象,即使置業可享低息環境,但每月的供樓支出又令港人變成徹頭徹尾的「樓奴」。

本港多種按揭計劃
   計劃 內容
1 外幣按揭 早在港元與美元掛鈎前出現,賣點為低息,如美元或澳元按揭
2 定息按揭 銀行提供的定息期偏短,不流行
3 綜合利率 (C Rate) 不獲銀行界支持,不流行
4 最優惠利率按揭(P按) 較穩定,2006年前主導市場
5 銀行同業拆息按揭(H按) 較波動,但實際息率低於P按,且設封頂位,2009年起成按揭主流

 

發展商二按破金管局防線

不過,即使政府推出多項措施,香港的發展商仍能鑽空子逐一破解,務求將更多市民捲入樓奴漩渦。面對市場「上車」的龐大需求,90年代興起的二按,近年再度被發展商加以「強化」,用作新盤吸客措施,且愈變愈多樣化,如發展商透過旗下財務公司為買家提供二按、減低其首期成本,甚至提供不涉及銀行的一按,令個別樓盤提供高達120%按揭,業主「借凸樓價」;亦有新盤以免壓力測試甚或標明包批貸款作招徠,等同將金管局的限制擊破。

另外,部分業主又會用「自己的方式」借到盡、甚至借凸。例如在銀行的一按基礎上,除按揭保險外,再以其他俗稱「財仔」的財務公司進行物業借貸、即「按上按」,個別更可造十多按,惟此類財仔一般不受金管局規管,且爆煲機會大。

樓奴是要當上大半世的,試問除結婚證書外,人生有什麼合約比樓宇按揭合約長。
香港業主會會長 佘慶雲
為了避免重蹈97年樓市爆煲的覆徹,金管局近年多度提高按揭門檻。(資料圖片)

佘慶雲:樓市仍有爆煲風險

曾協助不少負資產人士的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說,現時發展商的做法並不理想,「120%按揭等同唔使錢買樓,反映發展商亦唔睇好後市,想盡快散貨」。

他認為,樓市仍有爆煲風險:「層樓一供供30年,首十年都係還緊利息,30年內發生什麼事冇人知,市場不景氣,美國一定加息,萬一減薪、裁員,點供樓?」他形容,按揭既有利樓市、幫助置業,同時亦是一個陷阱,「樓奴是要當上大半世的,試問除結婚證書外,人生有什麼合約比樓宇按揭合約長?當你簽下樓按合同時,不單只是按層樓,而是將你整個人的生活方式,亦投進去該份合同去了」。

長者逆按揭料成主流

梁理中則認為,近期高成數按揭花款僅屬 Gimmick(綽頭),原理近似過渡貸款(Bridging loan),料為短期手段,而真正採用的買家佔不足一成,「樓宇按揭不應該成為一種銷售手法,令其變質」。他相信,在自由市場下,發展商會寧願直接調整售價,而不傾向利用按揭手段吸客,長遠亦不應投放太多資源在按揭業務上。

但梁理中承認,本港按揭市場現時並不正常,銀行按揭業務正在不斷萎縮,料未來主攻長者銀髮市場的「逆按揭」將主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