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港台16年 原來我不是員工

撰文:曾志豪
出版:更新:
我在這個機構服務了 16 年,由聽電話的入門職位開始,一路做到節目編導,節目主持人,由電台公共事務組做到第二台,再踏足電視部做頭條新聞,也做過教育電視……然後突然,你在電台 16 年的工作資歷被完全否定:「你不是員工。」
曾志豪
《頭條新聞》「太后與小豪子」擷圖。

【《頭條新聞》三十年戰事 創始人施永遠:就像魯迅寫《阿Q正傳》】

對管理層無幻想 對員工大會無期望

我其實一點也不想出席廣播處長的員工大會。

我已經出席過這種場合很多次,朱培慶以後的每一個繼任人都主動或被動召開過員工答問大會,每一次員工都是帶着疑問來,帶着更多疑問離開。有時帶着不滿前來,帶着憤怒離開。

每一次的答問,徒勞無功。

久而久之,我也失去了出席員工答問大會的熱情,正如一個正常的香港人,也不會對特首答問大會有期望吧?

更何況,我開始覺得出席員工大會是很危險的事情。

我只是一個不受保障的 CATII 僱員。和公務員同事不同,他們最多被調去守水塘,起碼不能無端解僱。而我只是風一吹便能隨時飄走的僱員。

我為什麼仍要以身犯險?

而且,我也不敢對管理層再抱幻想。他們都是外來空降,究竟對這個接近百年的老店有什麼認識和歸屬感?他們是否願意花心機整理這個地方?或者,是整治吧。

就像一個過客,或者租客,你很難期待他們會用心設計、維修這個地方。

【謝志峰:管治文化崩壞 成港台版李寶蘭事件】

【曾志豪:還是選一個你討厭的人做特首吧】

廣播處長梁家榮。(資料圖片)

還是忍不住發問 處長回應令人震驚

可是這一次我仍然出席了梁家榮處長的員工大會,因為陳敏娟的人事問題,其實和最近的廉署李寶蘭事件很相似,我很想知道,管理層會如何在廉署風波前車之鑑下,處理自家的政治事件。

結果當然一如所料,符合預期,疑問帶來更多疑問,不滿產生更多的憤怒,我最後還是沒有控住自己的手,揚手示意發問。

我接過工會同事咪高峰,完整表達了自己的提問,我覺得自己的情緒控制得還算可以,沒有不必要的激動。然後我開始發覺,當我提問時,管理層交頭接耳,不時搖頭。

我的問題這麼無水平嗎?

然後處長說了一句令我震驚的話:

你是 CATII 嗎?

我完全沒有預備到他會反問這麼一個和話題完全無關的提問,我隨口便答:

咁又點啊?

管理層繼續搖頭:

你不是員工喎。

台下開始騷動,因為他挑起了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就是港台內部的員工身分地位。

由於資源限制,以及薪酬架構等等原因,香港電台有眾多不同合約性質的僱員,有公務員有非公務員合約有合約制員工,琳琅滿目,有機會另文再敘。

重點是,工會確認了我的身分符合電台員工的資格,我有權出現在員工大會提問。

當管理層質疑我的身分不是員工,其實心情除了憤怒,更多是悲哀。

【有片】梁家榮多次強調陳敏娟仍署任 員工質疑原欲「搣柴」

【Sheeta:當香港的城市規劃變成玩SimCity】

一個在港台服務了16年的外人

(香港電台官方網站圖片)

我在這個機構服務了 16 年,由聽電話的入門職位開始,一路做到節目編導,節目主持人,由電台公共事務組做到第二台,再踏足電視部做頭條新聞,也做過教育電視。

我曾經是 8 年的非公務員合約員工,又做了 8 年的 CATII 僱員。然後突然,你在電台 16 年的工作資歷被完全否定:「你不是員工。」如果我不是員工,我是什麼人?閒雜人等?外人?我為什麼一個外人居然「戇居」到要去管人家的家事?

我想起歷任處長,傅小慧黃華麒鄧忍光,他們的員工大會我都有出席,他們每一位處長,縱使當時曾經鬧過幾多的風波,和員工有幾多的爭拗,但他們面對發問時,從來沒有一個人會質疑我的身分,是否有資格發問。他們只是老老實實的回應問題,儘量給予答覆。只有這一次,梁家榮處長任內的答問會,他們質疑了我的身分。

打個比喻,就像記者質詢官員,官員不答反問:「你邊間報館㗎?」

你會有什麼感覺?難道在管理層心目中,搞清這個人有無資格發問,比起搞清真相,安撫員工情緒,來得更重要?

即使後來處長「皇恩浩蕩」回答我的問題,其實我已經聽不下去。我覺得心灰意冷。這個機構下了逐客令,你不屬於這裏,you don't belong here。我為什麼還要「仆心仆命」去關心這個機構的前途?我為什麼不工作完畢拍拍屁股走人?

因為我蠢,因為我已經在這裏 16 年了,我以為自己有責任保護這個地方。

而今天我知道了,我,不是員工。

【李立峯:傳媒熱捧DSE狀元反擊「贏在起跑線」 效果適得其反】

【李聲揚:港豬與蛇齋餅糉的剋星:加權投票】

高層嘗試認識員工 是起碼的尊重

有人問我,梁家榮說不認識你,你是否好 hurt?

我想講講前任處長鄧忍光。

他到任便遇到同事黑地氈迎接,我也曾質疑過他的任命,他和電台關係不怎麼和諧。

有一次在電台走廊相遇,他竟然主動和我打招呼,還說:

我有看你在報章寫的專欄,寫得很好,畀心機。

我當時很驚訝,他或許只是客氣一句,但至少,他有做功課,知道我是誰,也知道我在報章撰寫專欄。知己知彼,調查認識,是一種起碼的尊重,也或多或少反映一個人對工作地方的投入感和認真程度。

對港台愈來愈陌生 已有隨時被解僱之覺悟

最後我想講一句,現在機構氣氛改變了。

以前員工大會,所有部門同事上下一心;今天員工大會,只有某些部門同事仍然有很多不滿和憤怒,其他部門的同事,卻總是沉默不語。

他們不知何時開始,對管理層每一個決定都愈來愈諒解,愈來愈認同,愈來愈一致。16 年了,這個機構也變得愈來愈陌生,像我們身處的香港一樣,我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近期有強烈的覺悟,我早晚有一天無法再踏入香港電台的大門。變得陌生的環境讓我有愈來愈大的危機感,我認真的問老婆:「我如果失業,你會養我嗎?」她也很認真的答:

你可以在家吃軟飯,但在外面,你的腰骨一定要挺直。

我是曾志豪,一個在香港電台工作了 16 年而不是員工的人。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