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署研發三維系統 減資料搜集時間 「撳一個掣」可設計規劃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過去規劃師依賴二維地圖進行規劃,對於高密度、遍佈高樓大廈的香港而言,規劃師難以透徹掌握實況。
規劃署為部份香港島及九龍半島地區制作三維實景模型,並在今年初推出「三維規劃及設計系統」,規劃師「撳一個掣」就了解各處的地區規劃及發展資訊,更可制定及評估初步設計方案。規劃署總城市規劃師廖錦明直言,相對傳統方法,過去每個步驟都需時數日或幾個月,新系統可大大節省時間。
署方指出,模型將會分階段開放予公眾下載,預計今年底前會以部分中環作首階段試點,計劃明年內將大部份三維實景模型完全開放。

規劃署總城市規劃師廖錦明(右)指出,相對傳統方法,過去每個步驟都需時數日或幾個月,現時系統可大大節省時間。(王潔恩攝)

規劃署利用兩年時間開展研發,聘請團隊航空拍攝逾34萬張照片,再整合為三維實景模型。

模型覆蓋香港島及九龍半島約4萬多幢大廈,並加入城市設計分析等功能。新系統已於今年2月推出予規劃署同事使用,更在今年香港規劃師學會周年大獎中取得優異獎。

系統可制定初步的設計方案,更能輕鬆比較各方案的優劣。(規劃署圖片)

加快設計速度

署方指出,系統可制定初步的設計方案,規劃師只需輸入擬議發展的基本發展參數,如地積比、建築物高度等,便可就不同設計方案進行分析,如視線分析、天空遮蔽率等,有助評估方案對周遭環境的影響。署方又指,傳統方法一周只能作1至2個方案,但現時已可大增至8至10個。

總城市規劃師廖錦明直言,相對以往要實地量度數據、人手畫圖等工序,新系統更加方便。他解釋,過去每個步驟都要數日或幾個月時間,他們要到現場視察及採取數據,甚至要人手畫圖,將附近建築及環境都仔細畫出,但現時只要透過系統,已能大致掌握當中環境。

提供一站式資料平台

同時,系統亦連結了規劃署不同數據庫的資料,包括分區計劃大網圖、城規會會議文件、法定古蹟等,甚至人口增長估算、空氣流通影響評估亦設於系統內。同事只要打開地圖,再選取相關資料便能一目了然,省卻搜尋資料的時間,令規劃工作更方便。

同時,系統亦可兼容不同形式的數據,如衛星圖片、 建築資訊模型(BIM)等,就連天然植被或人造草亦能以不同顏色標示。

規劃署透過應用「三維規劃及設計系統」將《銅鑼灣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的擬議修訂,連同周邊的三維實景模型製作成短片,供城規會委員參考 。(規劃署圖片)

已成功應用系統

新系統已應用在不同項目上。規劃署指出,在討論修訂《銅鑼灣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的會議上,曾將擬議修訂變成三維模型,並製成短片供城規會委員參考。此外,建築署亦會將擬議設計與模型結合,署方未來亦會推廣其系統予發展局不同部門。

料今年底開放數據

署方又指,香港島三維實景模型將會分階段開放給公眾下載,學界及商業機構可利用數據進行研究。首階段預計於今年12月底前,以部分中環區為試點,並計劃於明年內將大部份香港島及九龍半島的三維實景模型完全開放予公眾,未來亦會繼續更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