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前助理規劃署長批 海中心填海無彈性、無回頭路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發展計劃,在東大嶼填海達1700公頃,社會反應兩極。前規劃署助理署長伍華強今日(17日)亦在電台節目上開腔抨擊,在海中心建人工島是無彈性、無應變能力的壞計劃,因為在海中心建「自足的社區」需要很大規模,若經濟下行時煞停如「倒泥落海、倒錢落海」,若不煞停就是繼續在經濟轉差時動用大量公帑建島,將面對巨大的政治阻力。

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填海1,700公頃。(資料圖片)

前規劃署助理署長伍華強今日(17日)在電台節目上表明,反對在海中心填海,因為從規劃角度看,在海中心填海無彈性、無應變能力,解釋如果當經濟周期,已經沒有大量土地需求,但當在海中心「倒第一桶泥」填海後就沒有回頭路。

伍華強續指,在海中心填海要做到「自足的社區」(self-supportiung community),舉例如可能最少要200、300公頃,如果經濟下行要中途煞停等於「倒泥落海、倒錢落海」,否則動用大量公帑硬住頭皮一路做下去,將面對巨大的政治阻力。伍華強同樣認同香港不可停止造地,但相反在近岸填海就可5公頃、5公頃地按需求填海,直指在海中心建人工島「顯然是Bad Plan(壞計劃)」。

規劃署前助理署長伍華強(資料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資料圖片)

智庫認為香港能負擔建人工島 香港中部水域是較好的填海選擇

智庫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在同一個節目上指,香港長年欠缺土地,而且建人工島是能負擔的,舉例指,則使只賣其中15%土地,賣地收入也可達5,000億元。

黃元山續指,香港中部水域有擔桿列島、萬山群島保護,外海風浪的有效波高可去到10米高,但內海有效波高僅是兩米高,可見在香港中部水域是較好的填海選擇。他相信,未來一兩年政府會做詳細工程研究,包括海堤高度等,續指香港有很多填海經驗,未來只會做得更好。

早前受聘於基金做工程顧問的奧雅納工程顧問指,人工島位置面對風浪高度僅兩米,受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質疑無考慮可能面對的最大風浪。奧雅納董事劉偉棠回應指,風浪較少顧問報告已考慮有可能接近人工島風浪的「有效波高」。

奧雅納工程顧問董事劉偉棠(右二),早前出席團結香港基金的記者會。(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