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學收1.6萬飲品盒 本地飲品商拒回收 送日本轉廢為能
環保團體統計全港每年棄置43,000噸紙包飲品盒,礙於技術和成本問題,紙包飲品盒一直「零回收」。環團綠色力量自今年1月在10間小學試行回收紙包飲品盒,至5月已收集到1.6萬個飲品盒,將送往日本再生為鍋爐燃料等。另外,團體查詢本地8間飲品生產商,對紙包盒回收的意欲,僅獲冷淡回應。
綠色力量在今年1月至5月於10間小學推行「回收『俠』」計劃,試行回收紙包飲品盒。結果,5個月間共收到近1.6萬個空盒。有參與計劃的陳瑞祺(喇沙)小學葉老師認為,5個月間學生的環保意識有明顯提高:「以往午膳後,垃圾桶會有大量紙包盒,現時同學都會把自動自覺它清洗好,放進回收桶。」環團會將收集到的紙包盒交本地回收商作初步處理,再送往日本再生為環保燃料,供鍋爐和發電之用。
綠色力量早前聯絡本港8間主要飲品生產商,了解他們對回收紙包飲品盒的意向,惟得到冷淡回覆。太古可口可樂以本地沒有回收設施及受《巴塞爾公約》限制出口為由,拒回收紙包盒;維他奶國際集團表示現未有推行回收紙包盒的時間表,其餘有2間未有正面回應,4間未有回覆。綠色力量助理高級教育及項目主任林詩淇批評生產商賺取利潤的同時,未有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她又指《巴塞爾公約》並不包括紙包飲品盒,生產商以此作藉口拒絕回收,是不負責任行為。
林詩淇續指,全港每年棄置43,000噸,即約37億個紙包飲品盒,不但佔用堆填區大量空間,又花費約2000多萬公帑處理,更使原本可回收再生的物料白白浪費。她解釋,市面常見的紙包飲品盒,主要有鋁箔盒及牛奶盒。鋁箔盒物料中紙佔七成,膠約兩成,餘下少量鋁,它們可以再造成「再生固態燃料」(RPF),是低碳、少灰的燃料,可供大型鍋爐及發電機所用。由於現時香港未有相關廠房處理此物料,因此只可送往日本處理。
本地紙包飲品盒一直未有回收,但外地一早已有回收紙包飲品盒習慣,美國已有48%的紙包飲品盒作回收,日本和台灣分別有44%及30%,內地亦有一成。
綠色力量要求政府應考慮把紙包飲品盒納入未來計劃立法的《生產者責任制》當中,以立法強制生產商回收飲品盒,承擔社會及環境責任;市民則可從源頭減廢,減少購買盒裝及樽裝飲品。綠色力量教育主任余健綱表示,稍後會將紙包盒的回收計劃推廣至社區層面,並繼續聯絡生產商,游說他們自願回收紙包飲品盒。
環保署回覆查詢表示,對於紙包飲品盒會否納入生產者責任制,署方會持續留意最新的發展,並解釋本港目前沒有循環再造紙包盒的設施,因此紙包飲品盒無法在港推行有規模的回收再造。署方又指去年十月成立回收基金,鼓勵有興趣的回收商和團體申請,以加強各種物料的回收再造,惟綠色力量批評回收基金申請手續繁複,審批時間長,實際幫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