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桶廢料 幾多去回收?幾多去堆填?
公共三色回收桶曾經歷一段「堆填區」時期。三年前的承辦商「安記」被傳媒揭發將回收物料當垃圾棄置,食環署隨後在2014年轉了承辦商,交由上市集團「碧瑤」屬下公司接手。《香港01》到碧瑤粉嶺工場查詢回收物料下落,碧瑤說當中約六成能落實回收,但也有四成,因為太污糟或者根本不可回收而要棄置。碧瑤說回收價格一年比一年低,尤其是廢膠,他們有時候都積壓不少。
記者又向回收業界發問卷,共31個回收商回覆,當中有六成人說回收得來的「廢膠」根本賣不出,其中有5個承認要當垃圾處理。
港、九、新界約2800個公共三色桶,食環署2014年全批予「碧瑤廢物管理及回收公司」回收,兩年合約共2100 萬元、即每月收 90 萬元,較上一任承辦商「安記」收53 萬元貴七成,但相信回收率更高。碧瑤主席吳永康說, 全港三色桶平均每日共收到4噸回收物料,由車隊送到三萬幾呎的粉嶺回收中心分揀:「坦白說,其實有很多垃圾,什麼也有,你想像不到。4噸裏面有1.5噸是垃圾是不能回收。」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但無奈不少巿民當回收箱是垃圾桶。碧瑤說所有回收得來的物料在工場內送上輸送帶,由工人人手撿起可回收的膠、紙、金屬等。平均每天可分揀到1.5噸膠、1噸紙,而本身較值錢的鋁罐金屬數量輕微。 其餘四成,即1.5噸唯有當垃圾丟掉,吳永康無奈說:「那些是垃圾。可能是蕉皮、網球、傘、拖鞋,真的無辦法回收,是姐姐(分揀工人)比較慘。坦白說,這份也是厭惡性工作,請人也不容易。」
廢物是寶物。可惜香港是缺乏真正的回收商(破碎拉粒再造),所有回收物料也是倚賴出口,如果外面的價錢低就很難做。這是困局。
雖然碧瑤請人分揀回收物料,但每日分出來的1.5噸膠有時也「前無去路」。吳永康說兩年前,一公斤膠還值兩元,今年低至八毫子,但訪問當天,因為價錢跌得更低,回收場積壓了一星期的膠未有出路,要等價好才賣。他說:「廢物是寶物。可惜香港是缺乏真正的回收商(破碎拉粒再造),所有回收物料也是倚賴出口。」
香港絕大部分回收商,其實也是物流、分揀或打包商,而真正將膠破碎,拉粒,成為可重用的物料,這些工序和廠房在香港少之又少,變相出口一有阻滯,香港回收巿場就雪上加霜。吳永康說:「如果外面的價錢低就很難做。這是困局。」
環保署推出10億回收基金,又能否打破困局?
逾半回收商積壓回收物料
對於回收困局,《香港01》4月請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代為派發問卷,共收集了31份,以了解業界的情況。31個回收商,有回收廢膠、紙或金屬,各適其適,當中有19個說回收物料積壓,無辦法賣出。大部分人留起,但有5人承認要當垃圾棄置堆填區, 包括回收商陳小姐。她說體積較小的廢料賣不出都會存放多幾個月,「搏一搏」過一段時間看有沒有人收,但膠太便宜太大件:「不會存放,只能當垃圾扔。」
總會會長劉耀成亦解釋,所有回收物料也跌價,除了膠,金屬例如「鐵」,二年前2000元一噸,現在大減一半,1000元左右。「紙」,亦由每噸1400至1500元噸,減至現時的1000至1200元。
31名回收商在問卷上寫下不少經營困難,撮要如下:
無錢賺,入不敷支,請不到人,業主加租
利潤愈來愈低,成本愈來愈高
前景不明朗
隨時頂不住要倒閉
「維唔到皮」,不夠人工
如政府不協助解決問題,會有結業的可能
場租成本是最大的壓力
人手資源,工資及租金昂貴
買入賣出(價)差得近
勞工保險太貴,甚至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