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抑鬱症康復者逆境自強 走出陰霾到社企做侍應:我哋需要肯定
殘疾人士並非僅為被照顧對象,只要社會予以機會,他們亦能發光發亮。52歲精神病康復者阿坤曾嘗試公開就業,到私人公司擔任倉務員,惟不足半年難抵壓力,使其病情惡化而辭職。他說,數不清過往多少次求職,「每份工都做唔長」,經過逾十年的跌跌撞撞,幸獲社工轉介到庇護工場,而認真的工作態度亦受上司賞識,讓他有機會到社企工作,再次踏入公開就業舞台:「我哋需要喺社會肯定同機會!」
根據《2013年香港殘疾人士貧窮情況報告》,18至64歲殘疾人士的失業率為6.7%,較整體失業率高出約一倍。殘疾人士就業之路荊棘滿途,其失業率更居高不下,而52歲精神病康復者阿坤亦是過來人。
25歲確診抑鬱症變得多疑緊張:「成日覺得自己無用!」
阿坤早於求學期間出現狀況,如經常失眠、食慾不振等,並於25歲確診抑鬱症。飽受病情困擾的他,不僅遺憾未能完成專上學位課程,更遇到各式各樣的就業困難。他說,在康復後曾到親友介紹的私人公司擔任倉務員,處理部份文書及點貨的工作,惟工作壓力以致病情不穩,變得敏感多疑和情緒易起伏:「成日覺得自己無用!」
即使微不足道的事情,對精神康復者而言亦舉足輕重,更遑論外界批評或嘲諷。「點解有個傻仔喺度㗎?」這句來自同事的冷言冷語叫他難以釋懷,加上工作壓力使病情惡化,無奈只能辭去工作於家中休養。
轉到社企工作曾多次提出辭職 幸得經理體諒安排其彈性工作時間
他憶述,在職場逾十年的跌跌撞撞,已數不清過往多少次求職,「每份工都做唔長」,逐漸變得害怕接觸新事物。在離開職場後他足不出戶,父親多年來亦替其生活感擔憂:「佢好驚我無所事事。」幸得醫院社工得悉相關情況,並轉介他到扶康會其中一所庇護工場上班。
然而,阿坤的認真工作態度受到上司賞識,並建議他轉到社企餐廳工作,重新踏入社會。再次面對公開就業的舞台,茶餐廳急速的工作模式,他難免有不適應的地方;由送餐至處理客人要求,都使他倍感壓力,更多次提出辭職。其後,經理為其安排彈性工作時間,由朝十晚六的八小時工作改至五小時,更予以小休時間,讓他逐步掌握餐廳節奏。
不經不覺間,阿坤已於餐廳上班四年之長,亦跟上八小時工作的步伐,成為餐廳的「大師兄」。他笑說,得到的並非一份工作,而是重新獲得社會肯定的機會,盼以自身經驗鼓勵更多同路人,勇敢面對人生的各項挑戰。
麥潤芸:唔會希望佢哋一世留喺社企
扶康會目前有三個社企餐飲服務項目,為弱勢社群及殘疾人士提供公開就業機會。機構於過去兩年,有逾兩成能力較高的服務使用者透過輔助就業服務,以及在職培訓計劃到社企工作。機構副總幹事麥潤芸指出,過往不乏殘疾人士因能力不及,在職場就業時遇到困難,因此期望透過社企平台,讓他們嘗試不同工作崗位揮發所長,包括侍應、廚師、收銀員等,日後逐步融入社會:「唔會希望佢哋一世留喺社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