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搵工難、沒選擇? 前社工:政府口說共融卻沒帶頭請殘疾人士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在1990年代的大陸,古麗聽到收音機有盲人分享按摩工作經驗,從新彊一路走來,她成了盲人按摩師,然而她仍坦白地說,當時的盲人可說並沒選擇。
至今已過30年,一向宣稱先進、繁榮的香港裡,殘疾人士的就業情況又如何?古麗和認識她多年的前社工葉小姐(化名)說,盲人有機會學習了,但政府從沒帶頭聘請殘疾人士,私人公司的僱主多半不理解或嫌麻煩。我們敢說我們是個共融社會嗎?
攝影:鄧倩螢、鄭子峰

前文訪問:【香港牙】乘80小時火車來港冒險 新彊盲人推拿師:我想靠自己活

8成僱主認為租金貴不利聘殘疾人士

最近中大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研究視障人士就業情況,發現持有專上學位或以上高學歷視障受訪者,入息中位數1.2萬元,只是擁大專學歷的一般人口入息的一半。在受訪的136人之中,僅四成人有全職工作,受訪者失業率為18%,是全港失業率2.8%的6.4倍。結果點出,高學歷無助視障人士打破就業困局。有人面試甚至被僱主問「是否成日會請假?」

古麗說90年代盲人沒選擇,今天2018年,香港的視障及其他殘疾人士有選擇嗎?(鄭子峰攝)

早在五年前,政府刊出《2013年香港殘疾人士貧窮情況報告》,當年18至64歲殘疾人士的失業率為 6.7%,比整體香港失業率高出約一倍。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曾要求勞福局出手改善,當時局長羅致光回應,政府可提供資助予聘請殘疾人士、或需改裝工作地方的僱主。

兩年前,協助殘疾人士就業的「CareER」訪問了103僱主,發現僱主之中,近8成人認為辦公室租金高昂不利聘用殘疾人士,7成人覺得會帶來額外開支;並列出辦公室環境、工作性質不適合及缺少了解渠道為他們聘請殘疾人士的阻礙。

眼晴看不見,就代表會每天身體不適請假?(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社福界認為,政府只是口說共融,作為榜樣,卻沒有帶頭請殘疾人士。(資料圖片/潘思穎攝)

殘疾佔整體公務員比率比十年前低

公務員事務局編印了《與殘疾人士共事》小冊子,指希望加強各部門認識聘用殘疾人士的政策。小冊子是否有用武之地?

截至2016年3月底,殘疾公務員共有3,230人,佔公務員實際員額大約2%。翻查立法會統計數字,公務員整體數字於2006年至2016年間增長了7%,由155,019人增至166,150人,然而聘請殘疾公務員數量維持3,000人左右。按比例計,2016年的殘疾公務員數目佔整體公務員1.9%,對比十年前的2.1%還要低。

兩年前,就有人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指應徵政府部門百次失敗,卻在不申報殘疾時即獲聘。

有人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指應徵政府部門百次失敗,卻在不申報殘疾時即獲聘。(鄧倩螢攝)

傳媒踢爆疑篤數 政府認數字不具體反映實際

政府一直宣稱殘疾人士佔公務員整體比例為2%,2015年,有傳媒指出這「2%」涉篤數。報導指由2008年至2013年間,離職殘疾公務員共965人,平均每年193人;新入職只189人,平均每年38人,佔年均新入職公務員總數少於1%。出多入少,殘疾公務員總數卻每年增加。

當時工黨葉榮批評,以稱聘請最多殘疾人士的警務處為例,數字可包括前線警察因傷轉為殘疾僱員。這些人數,與期望入職的殘疾求職者分屬兩回事。其時公務員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李秀鳳指,政府並沒強制公務員申報殘疾,加上數字非追蹤調查的形式取得,承認數據並不具體反映實際數字。

如果晚一個年代出生,古麗會選擇什麼工作?(鄧倩螢攝)

「看回歸後的數據,你會發現公務員聘請殘疾人士(的數字)下跌。」盲人推拿師古麗(詳見另稿)的朋友、前社工葉小姐以前在某盲人輔助機構工作。「表面的大氣候說要請殘疾人士,但有幾多僱主真的接受?很多公司說共融,但真的嗎?政府也沒帶頭聘請,盲人只有很少選擇,除非高學歷。」

如果城市相信學歷決定命運,殘疾人們早在就學時就面臨困境。據思匯政策研究所2012年調查,2011年香港各公立大學取錄了257名據知是身有殘疾的新生,佔新生總數約1%。觀乎美國則有11%,英國有7%,澳洲亦有4%。據大學資助教育委員會統計,2017至2018學年,香港各公立大學共有141名殘疾一年級生。

古麗因為自己讀不了書,有段時間催逼兒子,相信他讀書便可成材。(鄭子峰攝)

「香港有學習機會,但僱主認同你嗎?」

多年來,有不同組織建議政府參考中國、台灣、日本美國等地,為殘疾人士訂立聘請殘疾人士指標及就業配額制,及在短期內增撥資源予社福機構以聘請殘疾人士等。

「政府要區分殘疾求職者和中途因工傷轉為殘疾身分的人,才能得出真正的2%殘疾公務員比率。」因腦缺氧而影響右手右腳能力的「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成員鄧先生現時在一間社福機構擔任社工。「如果殘疾人士接受了教育,卻未被聘請,這些教育資源又是否被浪費了?」

古麗曾經在社會企業「黑暗中對話」兼職工作,她的盲人朋友自香港城市大學畢業,亦較難找到長工。葉小姐過往接觸的個案中,殘疾人士因求職難,直接不打工留在家中。

除了推拿工作,盲人可以有更多選擇嗎?政府、僱主,看得見他們嗎?(鄭子峰攝)

古麗說:「相對而言,香港的學習機會較多,但學成之後,僱主會否認同你的能力?會否給你過渡期?大家對彼此了解不足,僱主會考慮:他能做到嗎?我用不用照顧他?帶他去洗手間?但當你接觸了便會發覺這想法不對。我也會洗衫煮飯,照樣過活啊。」

共融並非「健視人幫殘疾人士」的一張圖畫。古麗曾與朋友合資開社企按摩店,由健視和盲人協作營運,他們覺得僱主提供無障礙工作環境的同時,換過來,古麗也會為公司帶來相熟的客人。但能夠互相理解的公司有多少?當現實中太多隔絕的牆,葉小姐說,有些盲人寧願聚到一起創業、工作。葉小姐形容,現時流行說「自己社區自己救」,背後的消極意義就是「政府、社會支援遙不可及,你不靠自己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