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奴】新加坡中產夫婦「舒服」地供樓 批香港房屋凌亂、欠規劃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港人窮畢生精力為一個小小蝸居打拼,想住在過千呎的寬敞單位,是遙不可及的夢。跳出香港,井外的世界是否沒有磚頭的束縛?
距離香港約2,600公里的新加坡,兩地的房屋政策常被比較,有香港出生、移居當地的工程師鄧家怡不諱言,1,200呎的組屋單位,每月供樓的金額可以「舒服」來形容,而居住環境亦可媲比當地私人物業。每當回港探望親友,看着狹窄的空間,她總會輕嘆:「我不想住在香港。」

為促進種族融和,新加坡政府會將一幢組屋按層數租予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及歐亞人,令四個不同種族的居民都有同等住屋權。(張雅婷攝)

將近40歲、任職工程師的鄧家怡於香港出生,小時候就隨父親移民到新加坡,從此落地生根。2009年,家怡與任職公務員的丈夫結婚,並以51萬元坡幣(即約300多萬港元)購入位於Queenstown(女皇鎮)的組屋。由申請到上樓,只需2、3個月時間。

買大單位 冀退休後再換樓

家怡所選購的組屋原本用作安置舊區重建的住戶之用,在重建戶「揀樓」後,有單位剩餘,兩夫婦便選擇了一個1,200呎的單位,三房兩廳。兩口子解釋,每名新加坡公民一生中,最多只可向政府購入組屋兩次,夫婦當時的入息幾乎已超出購買組屋上限,因此想盡量買入最大的單位。至於第二次機會,則留待夫妻將來退休後再換一個較細小的單位。

雖然窗外的風景是別人的家,但能居於一個1,200呎的單位,相信不少人都不會介意。(張雅婷攝)

家怡說,這個1,200呎的單位,月供2,000坡幣(即約1.2萬港元),供款佔入息少於兩成,快將供完,她形容「十分舒服」,「就算我沒有供樓,這筆錢都在公積金。」這一句,說出輕鬆供樓的秘密。

新加坡有四大種族,分別為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及歐亞人。為促進種族融和,當地政府會將一幢組屋按層數租予指定的種族,令四個不同種族的居民都有同等住屋權。除了種族共融,家怡亦欣賞居住的社區附近有警署、超市、學校,樓下是一大片草地和公園,令人倍感心曠神怡。完善的社區規劃,令她認為組屋質素絕對不輸於私人房屋。

+2

家怡說,仍有親戚居於香港,每年都會到香港探親,但她認為香港房屋無論是社區規劃還是空間感,都不及新加坡,對此連連搖頭:「我不想住在那裡。」她又稱,「最大不同是空間感,香港的規劃沒有那麼好,比較凌亂。新加坡每一個屋邨都有一個警察局、一幢大廈會有四大種族,很多細節上規劃都比香港明顯。」家怡指,新加坡的組屋沒有保安駐守,所有人自由出入,但居民並不會因此感到不安全,她亦放心讓就讀小學的子女自由到社區玩樂。

和家怡一樣的夫婦,是新加坡社會的縮影,當地人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就可與伴侶一同買樓並使用公積金供款。千里之遙的香港,很多新婚中產夫婦都只能「望樓輕嘆」。或許很多港人會羨慕家怡,但她認為,房屋只是一個居住的地方,不應讓它成為一個負擔、甚至債務。「如果我想擁有一間屋,但供款要佔收入七成,那很不值得。房屋應該是一個資產,而不是債務。」

香港樓奴慘況實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