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寒露】季節交替有登高習俗 雁飛賞菊拾蜆成三候

撰文:尹淑君
出版:更新:

今日是二十四氣節中的寒露,進入寒露,大部分地區天氣漸冷,氣溫降低,地面的露水更多、更涼,故稱「寒露」。季節交替之間,身體適應需時,更需要在各方面注重身體。

古時民間將寒露分為三候:「初候鴻雁來賓」,意即天空中仍有雁群從北向南遷徙,出沒在南方的水邊。其後轉為深秋,天氣寒冷,雀鳥不見了,人們反而在海邊發現很多蛤蜊(蜆),因為其顏色及紋理與雀烏相似,便有「次候雀入大水為蛤」一說。三候「菊有黃華」,說明在此時黃菊已經盛開。

寒氣容易從腳底侵入。(視覺中國)

寒露過後不久便到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秋高氣爽,自古已有登高、賞菊、插茱萸的習俗。古時「九」有「多」之意,又與長久的「久」同音,因此九月初九被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特別慶祝的好日子。

寒露是菊花盛開的季節。(視覺中國)

氣候轉變方面,寒露日夜溫差顯著,除了要多添衣裳,更要注重寒氣從腳底、胳膊及腹部侵入。由於人的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弱,腳部脂肪層較薄,一旦受涼,容易引起毛細血管收縮,使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秋冬季腹瀉易發,要注意腹部保暖。

深秋要注意抗燥。(VCG)

除了衣著,飲食亦應小心,不要因為秋高氣爽而飲食過量。十月雌蟹肉厚黃多,味道鮮美,但在中醫角度蟹肉性寒味咸,多吃容易積冷於體內,引發疾病,適合與辛溫的薑、蔥佐食。若出現口乾、皮膚乾燥等秋燥病,應多吃水果、飲用豆漿、綠豆湯、牛奶等,提高抗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