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無局限 戶外訓練打破環境限制

撰文:賴啟燊
出版:更新:

近年香港健身風氣盛行,有調查發現,本港健身及運動場地一年內增加逾兩成至近千間;有一成受訪市民每月會花800至1500元健身。每到繁忙時間,健身室總擠得水洩不通。有教練就教路,善用戶外各式公共休憩空間,何時何地都可做徒手健身操。

Anfernee是運動醫學博士,同時是戶外訓練班總教練,近年他走遍各區教授市民做徒手運動,更組織其他教練進行針對性戶外訓練技巧,務求向大眾推廣此運動。訓練班費用全免,市民只要報名便可參加。訓練班會選擇不同戶外地點進行訓練,包括行山、公園,甚至是沙灘,利用戶外環境進行健身訓練。

 

Anfernee認為戶外訓練成本低,可就環境進行不同訓練,就地取材。

Anfernee認為戶外訓練的好處多,包括成本低,不用因租金等問題而支付昂貴費用,又能容納更多市民。戶外訓練透過當地環境,設計不同健身動作進行訓練,真正就地取材。「我們不需要投放很多資源,市區租金較昂貴,對比戶外訓練成本則相對便宜,且能在同一時間容納很多學生進行訓練」。他補充,如在一般健身室或訓練中心,遇上晚上6時至9時這段繁忙時間,人多且地方亦相當逼。

戶外訓練助身體適應自然環境

近年不少香港人均喜歡參與大型運動如馬拉松、越野跑或障礙賽,Anfernee指那些比賽或訓練均需在戶外進行,「如果我們在空調地方做訓練,有時身體未必能適應。相反如在戶外訓練,則可培訓參賽者對環境、天氣的適應能力。」他認為不少參賽者在大型比賽中受傷,其中一個原因正正是太集中於室內訓練,導致身體缺乏對環境的適應力,因而出現中暑等情況。他續指:「例如我們正身處草地,在下了一場雨後,場地有些濕,變相我們在做一些加減速的訓練情況時,可訓練參加者控制和協調肌肉運用。」

他希望把戶外訓練推廣至全港十八區,每區有教練就區內的地理環境,處理不同的訓練項目,「譬如香港區都分數個不同訓練地,如香港政府總部下的添馬公園,大家會發覺它呈現一個梯形,變相它有一些暗斜及梯級。又或是一些場地或草地、椅子都可成為我們訓練的器材;較遠的新界區則有鄉村感,有時會上山,攀升的斜路會讓大家訓練到不同的心肺功能或肌肉運用等。」

除此之外,他又希望透過戶外訓練,令市民加深對香港的認識,包括各區的地理面貌、景點,甚至以一個新角度欣賞景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