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全面淘汰塑膠餐具 長通粉當飲管諗得過?
台灣近日「限塑令」的爭議,引起廣泛關注。當地環保署將擴大禁用膠吸管,官員更對傳媒爆出「可以用湯匙飲珍珠奶茶」的金句,惹來民間猛烈批評。
環保政策往往離不開配套,即使市民願意為保護環境犧牲部分個人便利,始終不能忽視現實的飲食需要。在眾多即棄塑膠餐具之中,飲管算是最難尋找替代物料,重複使用飲管又會出現個人衛生憂慮,難以達成共識。
如果港府不希望日後有關淘汰塑膠餐具的討論觸礁收場,毫無寸進,就必須優先考慮替代用品的問題。最近有網民提出用意大利長通粉當飲管使用,會否是一個可考慮的方向呢?
延伸閱讀:【政策分析】香港年棄91億件即棄餐具 減「派膠」為何遙遙無期?
飲管難尋替代品 清洗困難
塑膠餐具只能用一次,又難以降解,因此對環保人士而言,相信這是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相對地,湯匙、叉子、刀等可以用金屬堂食餐具,多次使用避免浪費,外賣也可以不主動提供即棄餐具,鼓勵市民自備,較容易解決。不過說到飲管,卻認真考起食肆和各位用家。
雖然節省飲管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使用,但始終市民習慣並非一時三刻可以改變,而有部分情況又確實很難不用飲管。其實近年市面上也出現不同的可循環再用飲管,如玻璃、不鏽鋼飲管等。不過由於管道幼小,根本難以清洗,雖然網上也有人分享如何妥善清洗飲管,但卻被質疑缺乏效率。
如果在食肆之中,更加難以期望洗碗工人會花長時間去清洗、檢查飲管內壁是否清潔。將心比己,面前一枝鐵飲管,可能重複有人飲過咖啡、奶茶,但只是用水略為清洗便拿來用,從公共衛生角度而言,可謂殊不理想。
延伸閱讀:上環茶餐廳成功「走塑」 改用不鏽鋼飲管 職員:習慣咗就冇問題
台官員指「用湯匙飲珍珠奶茶」 被嘲離地
為此,台灣近日就鬧出一場「珍珠奶茶」爭議。話說當地政府本月初表示將會擴大「限塑令」,明年7月1日起,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公私立學校與連鎖速食店等,限制提供一次性的塑膠吸管給顧客。
政策原意雖好,但具體如何配套、市民如何適應,就令外界摸不著頭腦,更被指擾民。本月10日,環保署簡任技正李宜樺被傳媒問及不用飲管,如何喝珍珠奶茶,他竟回應指「也可以用湯匙啊!」
有關言論受到猛烈批評,網友紛紛指出這樣把一杯杯的珍珠奶茶「當湯飲」並不可行。連蔡英文總統在數日後一場會議上,也不禁開腔回應:「我也想問環保署,珍珠奶茶不用吸管,要用什麼?」
延伸閱讀:唔想用匙羹飲珍奶?台男改用粗管意粉 網民讚:可以得諾貝爾獎
紙製、可食用飲管都是「候選」代替品
目前,不同地區都陸續試行各種各樣的膠飲管替代品。例如連鎖快餐店麥當勞上周宣布,將採用紙製飲管代替塑膠飲管,本年9月起在英國和愛爾蘭先試行,稍後擴展到其他國家。紙飲管雖然也是即棄,但始終相對塑膠較易降解,對環境影響沒那麼大。
其實在60年代塑膠飲管出現前,大家都是用紙製飲管。只不過因為紙製飲管不太防水,浸久了容易爛掉,塑膠飲管成本又低數倍,後者才大行其道。因此如果要「復古」用紙製飲管,用料和成本問題就要優先處理。
另一個方向則是可食用的飲管。近年因應環保要求,坊間開始出現海藻飲管(Lolistraw),標榜可在使用後直接吃掉,不會形成浪費,就算真的棄掉也屬可以降解;近年外國也有部分餐廳,自行嘗試推出「意粉飲管」,享用飲品後可吃掉,一物二用。
近日有台灣網民更指出,一種可在超市買到的意大利長通粉,可以作飲管使用,寬度足以飲珍珠奶茶。該網民指出,這些通粉可降解,也可以用作海龜食糧,價錢不算貴,浸足一小時才開始軟掉,絕對可作飲管使用。亦有其他網友留言指,如果嘴饞甚至可以自己吃掉。
當然,這種「食物飲管」目前的發展尚屬初步。到底這種飲管是否合符長遠成本效益、是否真的耐水防潮、如何長時間儲存、未煮熟的通粉又是否真的適合食用,以至於能否大量投入使用並取代現有膠飲管,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推廣環保意識重要 想出替代方案更重要
所以從大方向而言,塑膠餐具危害環境,總需要面臨淘汰。正如《香港01》過往所指,不少地方的政府都推行針對性政策,限制以至制訂長遠目標全面淘汰膠餐具,香港在這方面有需要加快進度。正所謂事在人為,要是政府真有心推動,不至於太困難。
不過台灣的例子同時證明,如果只談環保而不兼顧民眾如何「過渡」至新的用具,往往會淪為離地政策,變成另一波更大的爭議。
因此,鼓勵市民減少使用膠飲管固然重要,現行「無飲管日」等推廣措施需繼續做。可是需要政府投放更多心機的,是由官方牽頭,找出一種可持續、各界都接受的替代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