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科】河豚毒素無藥劑解毒 清醒痛苦6小時才會死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有市民在調景嶺彩明街市買魚後,發現當中摻雜俗稱「雞泡魚」的一種有毒河豚,《香港01》記者到同一街市巡視後亦發現,小魚堆中摻雜了河豚,如市民沒有看清楚把有毒河豚吃進肚子裡怎麼辦?河豚哪個部份最「毒」?吃多少會致命?以下「6問6答」助你了解河豚毒真身!

有市民聲稱在調景嶺彩明街市買魚後,回家發現當中摻雜俗稱「雞泡魚」的河豚。(「將軍澳+西貢友」Facebook專頁)

1. 甚麼是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種毒性強烈的海洋生物神經毒素,因經常與魨形目的河豚有關而得名。河豚毒素很可能是由經常與海洋生物有關的海洋細菌所產生。

月尾兔頭魨(Lagocephalus lunaris)是其中一種有毒河豚。(漁農自然護理署圖片)

2. 河豚哪部分「最毒」?

河豚中的河豚毒素主要分佈在卵巢、魚卵、生殖腺、魚肝和魚皮,而魚肉則通常不含毒素,除非河豚經過清理,並使用特殊方法小心地去除含有毒素的器官,否則魚肉也可能受到毒素的污染。不過,一些有毒的鰕虎魚,例如雲紋裸頰鰕虎魚(Yongeichthys nebulosis),其魚肉亦含有河豚毒素。

臨床毒理科專科醫生馮顯達指,由於河豚毒素主要在魚類的生殖系統內,因此普遍而言在繁殖季節,牠們體內的河豚毒素更多。

河豚味道鮮甜,為貴價魚生,不少人到日本旅行都會一試。(資料圖片)

3. 河豚毒素中毒有甚麼徵狀?吃多少會致命?

河豚毒素可影響人類的中樞神經系統,人類攝入約1至2毫克河豚毒素便可致命,有專家則估計只需0.2毫克河豚毒素便可令人出現中毒症狀,換言之人類只吃小量河豚便可以出現中毒症狀。

河豚毒素中毒症狀通常會在病者吃下毒素後10至45分鐘出現神經和腸胃症狀,但亦可延至3小時或以上。病者會覺得面部及手腳感覺異常,隨後可能出現眩暈或麻痺,亦可能會有噁心,嘔吐,腹瀉和上腹疼痛。病者繼而可能會有呼吸急速等呼吸症狀,並可能出現低血壓,抽搐和心律不正。一般而言,病者的神志一直保持清醒,直至死亡前的一段短時間。死亡通常在進食後的6小時內發生。

有市民聲稱在調景嶺彩明街市買魚後,回家發現當中摻雜俗稱「雞泡魚」的河豚。(「將軍澳+西貢友」Facebook專頁)
《香港01》在調景嶺街市獲得的兩條雞泡魚魚仔,大小與梭羅魚相若。(歐嘉樂攝)
+1

4. 中河豚毒素有無得醫?

臨床毒理科專科醫生馮顯達指,河豚毒素可麻痺呼吸系統肌肉活動,令人無法自主呼吸,最後缺氧致死,但現時並無已知的解毒劑或抗毒素可消解河豚毒素,視乎病情,病人送院後或需要「聞氧氣」甚至接受「插喉」維持呼吸,直至人體將河豚毒素排出體外,恢復自主呼吸,大概需要一天至數天時間。

若懷疑河豚毒素中毒應否扣喉?馮顯達指,沒有證據指扣喉吐出食物可減少體內毒素,更擔心因為因毒素影響麻痺肌肉,扣喉時嘔吐物誤入呼吸道,可能更危險。如果病人已經出現呼吸困難,身邊人需考慮協助人工呼吸。馮顯達強調河豚毒素中毒「可大可小」,因此若病人曾進食河豚並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入院檢查和治理。

黃鰭多紀魨(Takifugu xanthopterus)是其中一種有毒河豚。(漁農自然護理署圖片)

5. 河豚毒素可以在烹煮過程中消除嗎?

河豚毒素非常耐熱,因此在烹煮和乾燥等食物配製過程後多會仍然留在魚組織內,進食河豚及其製品,不論生吃、經過烹煮或乾製均有機會導致食物中毒,甚或死亡,所以吃河豚等含有河豚毒素的魚類十分危險。

含有河豚毒素的弓斑多紀魨。(漁農自然護理署圖片)

6. 甚麼動物含有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亦會存在於鰕虎魚、貝類海產、加州蠑螈、鸚哥魚、斑蟾屬蛙類、藍紋章魚、海星、神仙魚和扁蟹等其他動物品種。

資料來源:食物安全中心、衞生防護中心、臨床毒理科專科醫生馮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