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案・回顧二|焦點轉向否決權 氣氛轉激進傳統政黨亦搶韁

撰文:安梓寧
出版:更新:

民主派初選吸引52張名單參選,不同派別傾巢而出爭逐出線,傳統泛民、抗爭派和一些政治素人均有參與。隨著初選發展,是否運用否決預算案,以迫使政府回應五大訴求,變成主要爭議焦點。各個政黨或個別參選人,因應當時的政治環境,亦有調整選舉策略,採用與過往不同的方式,其中公民黨「搶韁」召開記者會,聲言會無差別否決預算案,隨後各泛民陣營互相影響下,言論亦轉催激進。法庭今早裁定黃碧雲、林卓廷等14名不認的罪被告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

審訊期間,部份被告自辯時均稱,否決預算案並非他們的真正心聲,公民黨的鄭鴻達和李予信表明不認同黨的立場;時任民協主席施德來亦稱,當時說否決預算案,只為改善民協的「騎牆」形象;抗爭派的鄒家成和何桂藍更稱,對「35+」存疑,鄒想藉初選宣揚香港民族的政治理念,何則想延續社運精神,她甚至沒有想過會進入議會。

【47人初選案・專頁|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 5.30裁決詳細報道】

16名不認罪被告裁決

+12

一.傳統泛民

公民黨怕被人夾去到盡

公民黨在初選的參與者當中算是老牌泛民政黨之一,他們原定派出的參選人亦有勝算,並想透過參與初選獲得認受性。惟公民黨被指於2020年3月「搶韁」開記者會,時任黨魁楊岳橋當時明言該黨立場會無差別否決預算案,這番言論亦成了控方指控公民黨參選人的主要證據之一。

公民黨當時派出5人參與民主派初選。(梁鵬威攝)

兩名公民黨中不認罪的被告鄭達鴻及李予信,在自辯時均稱不認同黨的說法,他們在黨中屬資歷較淺的成員,記者會上只負責「舉牌」,他們本就打算即使當選,也只會按個人意向投票。

公民黨於2020年3月25日舉行記者會表示該黨會否決預算案,鄭達鴻(後排左二)及李予信(後排右一)稱當日只負責「舉牌」。(資料圖片)

鄭達鴻亦透露,黨友譚文豪曾說怕「畀人夾」,提出要「去得盡啲」,鄭稱不認同否決預算案的立場,但為了黨的選舉資源而沒有反對;李予信則稱,參選原意只為被遺忘的業界爭取撥款,他曾向譚文豪提過其立場與黨相反,但未獲正面回應,故認為這立場「有彈性」,承諾非一定要兌現。

民協想藉初選擺脫弱勢騎牆形象

民協前主席施德來及前副主席何啟明,兩人均否認控罪,他們自辯時均稱,民協重視民生,必然會審視預算案才投票,然而二人均有簽署《墨落無悔》聲明,施在自辯時解釋,只是想令民協顯得更進取,又認為聲明非綑綁性;何則稱為「求同存異」,相信各人仍有選擇空間。

施德來稱他在選舉論壇說否決政府所有議案,是受現場氣氛影響下爆肚說出。(朱棨新攝)

施自辯時亦提到,民協雖是傳統泛民政黨,但處於「弱勢」和「騎牆」形象,他想藉這場初選改善民協形象,故在競選期間使用「選舉語言」,多次表明會否決預算案。

何則稱,民主派若達「35+」便可制衡政府,爭取五大訴求,但他無打算運用否決權迫政府回應訴求,並說:「有啲嘢真係老奉咗……就係唔會(投反對票)囉。」

人民力量陳志全稱選到先算啦

人民力量前主席陳志全,初選時仍是立法會議員,他稱任議員的8年任期中,都會審視預算案內容才決定投票意向。他認為初選目的是要令民主派贏得最多議席,對能否實現「35+」亦抱懷疑,又指若民主派僥倖取得「35+」,政府已需準備與民主派協商,並說:「選到先至算啦……講到上天落水都係咁話啦。」

民主黨立場不會無差別否決預算案

同屬民主黨的黃碧雲及林卓廷,均未出庭作供,據區諾軒供詞,民主黨曾表示不會無差別否決預算案,時任黨魁胡志偉亦曾在《墨落無悔》聲明出現後表示,擔憂其他人利用初選將他們的立場與民主黨捆綁在一起,並稱民主黨無理由否決興建醫院或學校。

黃碧雲在初選的選舉論壇期間,曾遭不同的參選人圍攻。(鄭子峰攝)

二人的代表律師結案陳詞時強調,黃及林的角色僅參與初選,未曾表明否決預算案,立場與民主黨一致。林在初選論壇上曾說,若政府「每人派三萬蚊」,一定會投贊成票;黃在論壇被各方圍攻時曾提及會「用盡」憲制所有權力及手段,如否決預算案能促成五大訴求一定會做,但她仍強調有需要時才會運用合法的憲制權力。

梁國雄一向都投反對票

社民連梁國雄同樣未有自辯,其律師陳詞時稱梁任議員時,每年都投反對票,因為預算案每年都無梁倡議的民事議題,但他不是為顛覆政權而投反對票。區諾軒作供時也提到,梁的妻子陳寶瑩代表梁出席協調會議時,亦表明若預算案若有全民退保等民生項目,社民連便會支持。

二.抗爭派

何桂藍稱想說服港人抗爭仍有可能

何桂藍自辯時稱,雖然她在初選期間的言論有批評共產黨,但她對中國,中國政府及香港政府都無怨恨。經歷2019年的社會運動後,她想延續社運精神,並把該精神帶入議會,才會參選,但沒有預期她能真正當選。

何桂藍稱她參與初選是想延續社運精神,她甚至沒有想過會進入議會。(資料圖片)

她又覺得戴耀廷言論並不激進,甚至屬於溫和,認為支持戴的都是中年和反暴的人。及至在新東的協調會上,戴提議用「積極運用」的字眼,何覺得戴的提議是:「乜都無講過」,並無作出任何承諾,故在會上是支持鄒家成的建議,改用「會運用」的字眼。同時,她指即使政府落實五大訴求,只要議員無法審核預算案所有項目,她都會反對預算案。

她又提到她曾在Facebook帖文用「破局」的字眼,何解釋因當時國安法即將實施,社會感到恐慌,她發帖想說服港人,仍有抗爭的可能。

鄒家成想藉機宣揚本土派理念

自稱屬「本土派」的鄒家成,自辯時直言從沒相信「35+」這神話,作為一名政治素人,他只是想借初選這平台,去宣揚香港民族的政治理念,故他對各區是否有達成共識並不關心,亦沒有說過要癱瘓政府。

他不同意戴耀廷的「會積極運用」否決權說法,認為用字不應模稜兩可,並表明若政府未有在預算案回應五大訴求,便應否決。後來戴耀廷在初選的記者會上,又稱參選人毋須簽署文件,令他覺得整件事「兒戲」,認為需向公眾展現其抗爭意見,才會與另兩名參選人張可森及梁晃維起草《墨落無悔》聲明,並指這聲明只為展現抗爭意志,並無約束力。

鄒家成稱他作為政治素人,想透過初選宣傳香港民族的政治理念。(資料圖片)

余慧明只想擺出高姿態

余慧明則稱,她在2020年初曾發起醫管局工會成員罷工,發現要有話語權,政權才會談判,令她萌生參選立法會的念頭。她後來知道她有意出選的衞生服務界別有其他潛在競爭者,擔心出現「鎅票」情況,便聯絡戴並叫他「順便」加入她所屬的界別。

余表明除非政府就五大訴求中的落實雙普選,提供確切的時間表,否則會否決一切議案。就余曾在Facebook撰文提及「攬炒」,她解釋只是要擺出高姿態,並非恐嚇,強調若政府肯放下身段回應,凡事有得傾。

余慧明稱她表現鮮明立場,是想擺出高姿態,若政府可放下身段,凡事有得傾。(梁鵬威攝)

三.獨立人士

彭卓棋為吸深黃的選票扮得比自己更黃

以獨立身份參選的彭卓棋則稱,因過往曾推廣到大灣區發展,被人笑稱「大灣棋」。他在2019年的選舉當選區議員,並想參選立法會選舉。他承認參加初選時,受社會氣氛影響,為吸「深黃」的選票,才扮得比自己更「黃」,因此使用選舉語言,在政綱中使用攬炒等較激進字眼。此外,彭形容 《墨》是「鬥黃書」,沒細看內容便簽,免「畀人夾。」他又強調,當選後會審議預算案,不會無差別投反對票。

被告彭卓棋稱為吸深黃的選票,用了選舉語言,扮得比自己更黃。(朱棨新攝)

楊雪盈初選落敗照參選

另一名獨立身份參選的楊雪盈亦沒有自辯,區諾軒和趙家賢在作供時,均指楊無提過反對預算案。區亦指,楊未有跟初選替補機制的協議,她在初選落敗後,雖然不是「plan B」人選,她仍報名參選立會,違反「35+」的共識。

劉偉聰擔心不參選會被視為鬼

本身是大律師的劉偉聰,自辯時直言不支持五大訴求,如他認為行政機關不應介入法律程序,因此不同意「撤銷所有抗爭者控罪」的訴求。他又認為初選並不民主,原本不打算參加,但又擔心不參加會被視為「鬼」,最後才決定參加。至於《墨》聲明上有他的名字,劉指他並無簽署,亦無授權他人簽,不知為何會有他的名字,但他擔心被人發現他不支持五大訴求,因此亦沒有作出澄清。

柯耀林參選只為試水溫

自詡立場溫和的前「區政聯盟」召集人柯耀林沒有自辯,庭上亦沒有提及柯對否決預算案的立場。他的選舉經理陳展浚作供時稱,柯是進步民主派,參選只為「試水溫」;柯曾指《墨》提及否決預算案,認為應要靜觀其變,但陳看到工黨郭永健簽署《墨》後,為了比同區對手范國威更早加入聯署,才提議柯立刻簽署。

吳政亨非初選參選人

至於被告吳政亨,他並非初選參選人,他只是在初選籌備初期,涉發起「三投三不投」運動,即呼籲選民勿投票予不支持、不參與、不服從初選的參選人。區諾軒和趙家賢均稱不認識吳,區認為吳並非初選組織者;趙亦指「三投三不投」與大會無關。吳曾接受記者訪問時稱,若要在初選和《墨》之間二擇其一,他會選擇「35+」。

16名被告主要辯護理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