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環「西柚辦」地舖月底結束 舖不在連結仍在讓街坊繼續enjoy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西環有中聯辦,也有一間街坊自設的「西柚辦」,就在西區警署附近的朝光街。西柚,即是「西環友」,是Facebook群組「西環變幻時」成員彼此的暱稱。從網上群組建立的鄰里情誼,這兩年來「西柚辦」的一班街坊成員試圖在地連結,定期舉辦街跑、社區攝影班,也協助街坊推動回收、漂書、轉介求助給區議員。
不再單靠「畀Like」互動,西環卻始終變幻。「西柚辦」因租金及人手短缺,將於6月30日結束營運。但是執委葉錦龍覺得,人仍在,社區仍在,會繼續推動「授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社區民主,讓街坊「enjoy自己社區」。
這裡沒有蛇齋餅糭,也幫不了街坊爭取過馬路綠燈多兩秒,沒有區議員和助理隨時候命捉老鼠通坑渠。「西柚辦公室是一次很好的實驗。我希望長遠而言,每一個街坊都懂得共享資源,自發改善社區。儘管最初開張時,街坊以為這裏賣西柚。」葉錦龍說。
攝影:潘思穎

葉錦龍作為西柚辦的執委,自言平時較多擔當幕後行政工作。未開設西柚辦之前,他固家在星期四到石塘咀開流動街站,講解社區大小事。(潘思穎攝)
+2

區選失利後傘兵真正紮根西環 續推社區民主

推開西柚辦的玻璃門,會見到牆邊放滿街坊捐贈的舊物:轉盤電話、火水爐、舊照片、相機。葉錦龍說,西環是港島最古老的社區之一,有責任展示舊區變遷,讓後生街坊了解。不過隨地舖結束營運,這些展品陸續撤出,回到物主手中,或者另覓安置。他隨即一笑:「我自己都未見過火水爐。」

葉錦龍30歲,從事文創活動策劃,從小到大是西營盤街坊。他將對西環的感情,轉化為實踐社區民主的熱誠,而且並不停留在網上按讚。2015年他出選石塘咀區,最後以562票之差敗給的由88年起連任至今的建制派議員陳財喜。

那時是雨傘運動後第一個選舉,接近50名受雨傘運動啟發、或在運動中組織起來的政治素人參選,成為焦點。可是這些「傘兵」們大多缺乏資源,挑戰議席失敗後不少從此消失於地區工作。

平日當值,葉錦龍的工作之一是留意網上群組「西環變幻時」,如果有甚麼狀況發生,他便馬上落區跟進。(潘思穎攝)
他最記得是有次屈地街電車廠出事,他自己馬上到現場協助,並向街坊解釋事情。(潘思穎攝)

葉錦龍與另外兩位「西環飛躍動力」拍檔伍永德和劉偉德於佔領區結識,他們思考怎樣延續「傘落社區」的實踐。後來三人同告敗選,用上選委會資助的選舉經費,與「西環變幻時」版主戴毅龍、街坊雷日楠、黎思鉅等人成立「西柚辦公室」。他們租用前民主黨區議員黃堅成位於朝光街的地舖,月租12,000元。要將虛擬網上群組帶到現實,西環友不必望實Facebook,有個真正聚腳地。

他們倡議的社區民主,希望居民們不再視區議員為「服務提供者」,而是自己組織起來商議如何解決問題。也許有人批評他們「陳義過高」,但葉錦龍還有一個簡單的願望:西環友不應該被過長的工時、過高的租金束縛生活,多點落街,多點接觸鄰里吧。「我相信比起在Facebook畀like、畀comment,面對面溝通才可以實踐到一些東西。早在我參選的15年,就察覺西港島線通車後,多了外人搬進來,租金狂升,連遠離港鐵站的地段也受影響。我真的見到,那些西環的新面孔,好似喪屍般返工、放工。他們最多能做到的只有落街購物,壓榨至喪失社區的生活。」

西柚辦落地連結街坊不問黃藍 後雨傘政治環境變差 社區路難行

西柚勁揪,想來也不錯。畢竟西環這區有不少熱心街坊支持,搞活動。例如中港大戰期間,西環山道便舉行過社區直播賽事,吸引不少區內街坊落街欣賞。(潘思穎攝)

另類地區辦事處 地區旅行去新界東北討論土地問題

一周五日,西柚辦由五名執委輪流當值,下午3時到夜晚8時。每個執委各有專長,「西環變幻時」版主戴毅龍是自由身攝影師,正宗地膽;李鉻文(Mark Sir)與雷日楠、黎思鉅喜歡運動,逢周一晚9時半帶領街坊跑步。而葉錦龍逢周四當值,不似他們經常外出,他通常在辦公室留意「西環變幻時」的消息,有事才出去跟進。街坊上門聊天、求助,他也可以幫手。使他印象較深刻的,是半年前屈地街電車廠對出的馬路斷電纜。「西環友」網上報料,他實地跟進,在電車廠了解事件,提醒街坊注意交通狀況。

由於沒有錢聘請助理,西柚辦不時無人留守,街坊可能上門為聊天,也可能為了投訴求助。但他們摸慣門釘,聚腳地漸變冷清。另一方面,西柚辦舉行的免費活動如周末拉筋班、跑步隊,有時會面臨「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網上也好,實體報名也罷,原來「甩底」的街坊一樣多。

學者金佩瑋分析從英殖年代流傳至今的社區建設模式,形容為「空匙餵飼」(He who gives fair words feeds you with an empty spoon)。一個不被賦權的諮詢架構區議會、部份區議員「蛇齋餅糭」施恩式社區建設,都令居民難以充權,到頭來依賴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架構。

「遍地開花,紮根社區」,在後雨傘踏入第三年的時候,這句話是否已經在很多人心中淡忘?(潘思穎攝)

葉錦龍笑說,街坊一開始誤會西柚辦賣西柚,即使搞清楚後,他們有時也會問這裏有沒有提供量血壓、地區一日遊等傳統議辦的服務。「我們都試過搞旅行,不過是帶街坊到新界東北看農地,接觸土地議題。雖然年輕人佔多數,但是我想,這一年多的實踐成效還是有的。起碼現在不少街坊懂得打1823,自發跟進社區問題,比如鼠患,也不大需要區議員親身捉老鼠。」

一年多的實踐斷不止於政府電話號碼。因天雨由街頭搬進西柚辦的漂書箱,原來是靠一個熱心老伯定期推車運自己的舊書過來維持。西柚辦對面的新昌帆布老闆哈哈大笑:「西柚?我知啊,網上那個好多人的群組嘛,經常搞活動!」訪談期間,有個老伯逕自推門進來:「今日又是你當值?阿林(林淳軒)呢?」葉錦龍便和老伯寒喧幾句。老伯提起「阿雷」(雷日楠)等執委,狀甚相熟。老伯離開後,他笑了笑,平時當值其中一道風景,是偶然進來和他閒聊的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