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自產人力車 售價兩萬補生計 全港唯一車伕大呻「好受氣」?
老車伕洪伯這天拉車到上環鬧市繞一圈,沿路的途人的目光跟着他的車子走,街店的人也伸頭張望,以為在拍戲。「嘩,你架車仲郁得架?型過跑車喎!」一般人曾以為那些紅車身、綠帳篷的人力車已是古董,拉不動,但原來還有人力車今天在馬路行走,載客接生意。你願意的話,這個六旬老人也肯載你由上環「彈吓彈吓」到中環。
這架人力車是香港最後一個持牌車伕洪伯的「搵食」工具,並由他自家製造。拉車至今快50年,不欲人力車被遺忘,近年開始自行研究人力車設計和構造,在香港採購原材料後,北上找開工場的親戚人手訂造。即使大陸親戚手工馬虎或偷工減料,洪伯形容「好受氣」,他卻執着每個工序材料,遠赴老鄉的工場監工,要求對方細緻完成。究竟他的人力車有幾匠心獨運?
攝影:吳煒豪
上回提到香港最後一個人力車伕命運隨香港時代變,過去50年見證香港變化:香港仲有人力車?最後車伕街頭拉車 見證97、沙士、自由行與佔中
中環七號碼頭一角泊了十餘輛人力車,路過的人不以為意,以為是古董,拉不動;有些遊客眼饞饞地看那些車,以為是什麼香港景點玩意。人力車已成上世紀的產物,而且愈舊愈矜貴。洪伯說有些負擔得起的客人愛懷舊,多年前曾問價,想買架收藏;洪伯於是收集同行退役的車子,改裝和翻新十多輛,售予有心人,他轉手賺了十多萬。
懷舊有價有市
後來連外國客也愛這些「東洋車」,他們不去發源地日本買,反而問中國的車伕賣不賣。洪伯說這種「舊東西」在現代社會已碩果僅存,全人手拉動,不靠機械也能走動,「幾難得呀!」。他害怕人力車在時代洪流被捲走,以後消失人間;既然有人懷舊收藏,有價有市,就想不如自己自設工場、自行生產新車出租或零售,幫補自己的拉車生意。
香港沒有廠專門造車,本地第一輛人力車上世紀1880年代末由一個商人從日本購入;以前車伕想搵部人力車開工,惟有同行之間轉手,把車子一個傳一個,或自己或找師傅製造。洪伯廣州鄉下有個造船的同鄉,他於是帶着材料和設計構圖,請親戚和同鄉在他們家後面的空地,與幾個工人閉門為他造車。
自備帆布料 無奈被偷工減料
「但好受氣呀,佢哋(工人)吹水唔抹嘴,見錢流口水,收晒我啲工費和材料,造出嚟唔係嗰回事!亂咁嚟!」他說大陸老鄉和親戚手工馬虎,「兩邊椅柄鏍絲釘突晒出嚟,咁難睇!又會刮花客啲衫。」又譬如他從香港買來木材作兩邊圓角椅柄,工人卻鋸成不圓不方的形狀。還有車頂那綠色帳篷,是他特意在香港選來的帆布料,但工人會偷工減料,「整塊布取去造,但只用小小,拿我的布做其他產品;帳篷車線又用白色線,要用綠色線嘛!」
說起大陸造車的事,洪伯份外勞氣,但又無奈要受氣,每次找老鄉造車,要請食飯、送禮打交道,為此常花費不少,還未計7,000元的造人力車成本費。一部人力車,他售兩萬元,商場為做宣傳、收藏家為懷舊,都向他買;亦有新西蘭老外鍾情人力車,請洪伯包裝好,再找船運公司越洋寄去,連包裝和運費四萬元,對方覺得價錢合理。「我𠵱啲係真真正正懷舊,真材實料,冇得呃㗎!」
延伸閱讀:【前世今生】19世紀周街都係車伕 估吓人力車最早源自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