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應為導盲犬使用者提供便利措施

日前有視障人士在網上社交平台發帖,指與朋友帶同導盲犬欲進入餐廳用膳時,遭職員拒絕進入。餐廳很快便作出回應,表示對事件深感歉意,並重申餐廳歡迎導盲犬。近年,市民大眾對導盲犬的認識確有所提升,然而,對導盲犬不友善的情況仍然時有發生。
撰文: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美秀

殘疾人士使用導盲犬受法例保障
導盲犬是視障人士用以便利日常行動的服務犬,牠們經過訓練後可以為視障人士執行任務,例如避開途中的障礙物,防止視障人士摔倒,以及提醒他們留意路上的其他突發情況,讓他們可自主及安全地行走。截至去年中,香港有超過50隻已接受訓練並且服役中的導盲犬。殘疾人士在一些特定的公共範疇使用導盲犬是受保障的,例如進入食物業處所和乘坐港鐵、專營巴士及山頂纜車。
《殘疾歧視條例》保障殘疾人士不會基於殘疾而遭受歧視。條例禁止在適用的範疇,包括進出處所;貨品、服務及/或設施的提供;僱傭;教育等,對殘疾人士進行直接和間接歧視。直接歧視指一人基於另一人的殘疾而給予後者較非殘疾人士為差的待遇。間接歧視指向所有人一律施加劃一的條件或要求(例如全面禁止將動物帶入食肆),但該項條件或要求對於殘疾人士(例如導盲犬使用者)造成不利的對待,而施加該項條件或要求是沒有理據支持的。雖然條例目前沒有明文規定拒絕導盲犬的使用屬於直接歧視,但如果殘疾人士使用導盲犬時受到間接歧視,仍可提出歧視申索。
平機會推出指南加強公眾對導盲犬的認識
為了加強各界對導盲犬的認識,平機會在2024年5月推出了《導盲犬:實用指南》。《指南》除了介紹導盲犬的定義和識別方法外,還引述導盲犬使用者的正面及負面經歷。此外,《指南》更詳列給不同界別持份者,包括交通、餐廳及酒店、處所管理人及僱主的實用要訣,以保障導盲犬使用者在各公共領域的權利,並提醒服務提供者拒絕向導盲犬使用者提供服務可能構成間接歧視。
《指南》亦介紹了與導盲犬相處的禮儀,即「三不一問」的原則,以協助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與導盲犬的相處。「三不」是不拒絕導盲犬進出公共場所、私人/公共屋苑及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不觸摸、輕撫或干擾工作中的導盲犬;不餵飼或誘導導盲犬。「一問」則是看到與導盲犬一起的人在街上猶豫或徘徊不前時,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協助。
此外,平機會在2023年亦推出了《如何支援殘疾人士 — 餐飲服務通用設計實用指南》,為飲食業界提供簡易實用的指引,以服務有不同需要的顧客。該實用指南提醒飲食業界,為視障人士服務的導盲犬或正接受培訓的導盲犬應可獲准進入食肆,食肆宜展示「歡迎導盲犬」的標貼,亦應有足夠空間讓導盲犬在使用者或領犬員身旁休息。食肆營運商亦可向訓練導盲犬的非政府組織索取相關資訊,以便教育及培訓員工識別及了解導盲犬。
平機會樂意提供培訓促進通達服務
就近日視障人士因爲帶着導盲犬被拒絕進入餐廳的事件,平機會從媒體留意到涉事餐廳事後作出的回應,明確表示導盲犬可以進入餐廳,並承諾向顧客提供無障礙服務,以及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和培訓,平機會歡迎餐廳的正面回應。就此,平機會設有專門的培訓團隊,提供有關促進暢通易達措施和服務的培訓,不同機構及服務提供者如有需要,可以聯絡平機會查詢或安排培訓。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第九條明確殘疾人士獨立無礙地生活和充分參與社會各個方面的權利,例如享有平等機會進出處所,以及獲取各種貨品及使用服務和設施。就視障人士而言,導盲犬協助他們參與社會、自由行動和過獨立生活,社會大衆應該抱着包容的態度與這些服務犬共處。平機會將繼續透過宣傳和教育,加深市民對導盲犬的認識,讓香港成為一個導盲犬友善的社會。